面向工程教育認證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工程教育認證是對工程教育質量認可的衡量參考,是實現工程師資格國際認證的重要指標。本文基于廣西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的實施,制定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通過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搭建分層次、多模塊,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系統的完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提高工程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軟件工程;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13-02
一、概述
工程教育認證(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是由專業認證機構對高等教育機構所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進行的專門性認證[1]。工程教育認證目前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國際上對工程教育質量認可的衡量參考乃至標準,是實現工程師資格國際認可的重要指標[2]。
2016年6月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我國成為第18個《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成員,本科工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為我國工程類畢業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3]。
軟件工程作為工程類學科,綜合了計算機科學、數學、管理學、經濟學、工程學、美學、邏輯學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軟件開發、服務等所涉及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僅限于計算機科學,還需要計算機科學、數學、管理學、經濟學、工程學等眾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才能完成,它是在工程應用中形成的一門學科,該學科的應用領域已經深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從所需知識、技能的廣泛性還是其應用的廣泛性,其他工程類專業都無法比擬。因此,完成軟件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且以此為依托,為軟件工程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對培養符合國際化人才標準的要求提供強有力保障,進一步推動軟件工程教育改革、密切軟件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系,加速軟件工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
二、明確定位,合理制定培養目標與畢業能力要求
專業培養目標及畢業能力要求是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設置的依據[4],因此,在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優化之前,必修根據工程教育軟件專業認證的標準和專業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能力要求。
根據學校的定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工程化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準繩,結合企業需求和專業特點,細化工程化軟件工程專業能力培養目標。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軟件工程理論與應用知識,基本具備分析復雜工程問題及設計相應軟件系統的能力,具有團隊分析和良好溝通能力等基本職業素質,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產品開發、應用、測試、運維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型應用人才。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遵循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成果導向[5],標準明確提出了畢業生所要達到的12項能力要求,根據培養目標及認證標準,確定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所能達到的能力。(1)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2)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3)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軟件系統,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4)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采用科學方法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收集、處理、分析與解釋數據,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并應用于工程實踐;(5)能夠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術方法和工具,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用于分析設計與實現,并進行合理評價;(6)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7)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8)能夠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做到責任擔當、貢獻國家、服務社會;(9)在解決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時,能夠在多學科組成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或負責人的角色;(10)能夠就軟件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11)在與軟件工程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環境中理解、掌握、應用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有提高自主學習和適應軟件工程新發展的能力。
三、課程體系構建
1.以畢業能力為導向,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軟件工程專業需要開設的課程從學時到內容都有具體而詳盡的說明。以此為契機,梳理軟件工程專業現有課程,并進行整合和增刪,對現行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突出以能力成長為主線,融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為一體,以專業基礎與專業能力為核心,注重行業應用能力的系統化訓練。結合我校優勢學科,按課程群設置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確定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形成“基礎-核心-方向”三大塊課程群和若干小型支撐課程群,基礎課程群主要由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等基礎課程組成;核心課程群主要包括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體系結構、軟件交互設計等課程;方向課程群由web應用開發課程群、云計算及應用課程群和大數據課程群等小型支撐課程群組成,方向課程群根據社會的需求及軟件行業的發展要求進行動態調整,學生就業定位明確,在保證人才培養基本規格的同時,體現個性化、多樣性、復合型人才培養。面向實際應用需求,拓展學科發展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方向和發展前景。 設計課程體系時,利用現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認真考慮企業技術領域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時,根據具體就業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分解和重組本專業的專業知識、能力結構和綜合素質,增強人才培養的崗位適應性和針對性。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搭建分層次、多模塊,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認證標準非常重視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設計和實施工程實驗的能力”。我校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拓展環節、項目實訓和畢業設計等環節組成。其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的設置從低到高按照課程開設學期進行,實訓項目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按專業方向模塊進行,從大二開始,分階段進行,共三個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為校內的小項目實訓和專業技能項目實訓,第三個階段在校外校企合作基地進行,專業拓展環節是專業應用平臺的延續和升華,主要依托教師各類科研項目,同時兼顧各種創新和競賽項目展開,畢業設計環節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軟件工程問題的能力。這些實踐教學環節既立足于課程又與企業深入結合,不僅使學生獲取了知識,還有了實際的鍛煉機會,對于學生就業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四、總結
課程體系建設是推進工程教育認證的關鍵。在構建過程中,要以畢業要求為中心,進行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優化課程體系,改革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要素?!爸鼗A,強實踐”,切實抓好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課程體系的建設要緊跟專業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進,使培養的學生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秀英,王海濱,姜廣峰.以專業認證標準為指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4.
[2]吳悠,林小云,胡光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8,(51):239-241.
[3]胡雪,夏博,葛云等.基于“工科教育專業認證”構建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J].教育現代化,2018,(11):143-146.
[4]肖桃李,杜國鋒,趙航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20):19-22.
[5]陳平.專業認證理念推進功課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42-44.
作者簡介:黃鎮謹(1975-)男,壯族,廣西武鳴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7JGB2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