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金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早就想給金成寫點什么了,相識數年,一直承他照拂,同窗共讀,同門相揖,的確也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訴諸筆端。點點滴滴,欣然悅然,回憶細細密密,如池塘春草,織滿了我的思緒。
印象一?玩世而恭
說他玩世,因為他是在認認真真地“游于藝”,用一種“游于藝”的生活姿態描繪著人生畫卷,輕松自在,而又不露痕跡,常常讓人“于無聲處聽驚雷”??鬃诱f“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恰可以形容蘇大哥:有“厚道”以為志,有“謙德”以為據,有“仁心”以為依,更有“藝事”任從游。這雖是我的曲解,但是真真是對金成兄的正解。
他不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卻是令人稱奇的榜樣。他像石縫間生長出來的樹苗一般,也并沒有得力于多么肥沃的土壤,可是數度春秋,朝花夕拾,不經意間就宛然參天大樹。他亦不像其他的大樹那樣蠻橫,霸占著所有的陽光和雨露,而是樂于分享哪怕僅有的一米陽光。懂得分享和謙讓的人,心是純凈的。一點一滴的關心,終于葳蕤繁盛,叢簇成我們的謝意。
他那么閑適地“游于藝”,不緊不慢地做著學問,好像一直在“瞎踏踏、白相相”,但是不知道怎么就做了博士后,曾幾何時又成了博士研究生導師。人說厚積薄發,金成大哥不僅積得很厚,還積得深厚,深厚得讓我們無知無覺。但還是為他欣慰,因為他待我們真的很好,這也是說他“恭”的原因。
說他“恭”,是因為他溫良恭厚的性情,很多棘手的事情,他在不露聲色之間就解決了。他的性格特別溫和,幾乎從未見他動氣,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也鮮有慍色。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真是值得我好好揣摩揣摩呢,許是心中有佛吧。
人好,自然人緣就好。人緣好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人見人愛,二是引起某些人心中的不適。這兩種情況蘇大哥都遇到過,雖然說“世味年來薄似紗”,他也曾感慨人心不古,但是現在,他已經釋然了,因為量大福大?;钪且环N修行,升華自己的人生,讓流言蜚語遠去吧。
印象二??;垭p修
?;垭p修有兩種境界,一是修今生的福報,二是修來世的功德。福報易有,功德難求,一點善念容易,處處拈花微笑實在難得。
蘇大哥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常常感慨他觀察生活的細膩程度遠勝于我,一朵小花、一莖草葉、一株嫩苗,往往入他的視野,動他的心扉,牽他的衣袖。他幫我們修改過論文,校對過稿件,尋找過就業機會。他長期從事公益教育事業,作品捐贈義賣,遠程公益支教,成立助學基金會,救助失學兒童。心里有陽光的人,走到哪里就把陽光灑在哪里。他覺得自己并沒有刻意去做什么,遇到了就隨緣了。
蘇大哥信佛,他的人生雖然已經經歷很多不為人知的坎坷與劫難,也曾遇到種種是非之人,但如果你有機會仔細看他的眼神,就會發現里面很寧靜,頗有些寵辱不驚的神采。他曾經寄住在寺廟里面有些年,也曾帶我們同門若干人一起去過南京的兩座寺院,一是在小九華山的玄奘寺,二是雞鳴寺。信步參禪,隨緣請經,沐浴在靜謐祥和的佛光里,聽金成兄很自然地說法,真真是摒卻浮華,又驀然間瞥見籬落邊的山茶花如火如荼,一只蝶翩然飛過……
印象三?才華橫溢
蝶為才子之化身,蘇生曉夢亦常常迷蝴蝶……
詩書字畫構成了他的基本生活元素,每天練字、畫畫是他雷打不動的功課。而這個時候心特別靜,神特別聚,墨在硯里閃著金色的光芒,仿若那段淡若苦艾的讀書歲月。
金成兄的書法持重大氣,字里行間有著如他性格一般的飄逸灑脫,隨腕應心,出自胸臆,毫不做作,不拘束,不扭捏。他的字是有幼功的,幼功十分重要,是一個人的根基,根基扎實,發展的空間才能綿遠。而他近幾年的水墨創作更是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凸顯個人風格,頗得同行贊賞。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字帖,有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寫成草書,有的人把自己的一生規范成楷書。我想我是娟秀有余的小楷,而蘇大哥應該是飄逸不群的行書吧。面對人生,可能每個人選擇字帖不同,卻一樣可以努力把字寫好。字是要用心來寫的,鐵畫銀鉤,收服妙蹤,是年年的蹤跡,亦是歲歲的月色。
人生若草書、楷書,不同的階段可能演繹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過程里肯定會有不一樣的心境,但只要用心書寫,就會字字珠璣。人的成長經歷也像書法的造化和成熟。少年時代的金成兄還很羞澀,而今逐漸如綿裹鐵,力道成熟。開始的時候一筆一畫寫的都是自己的心事,不知不覺寫出來的都是出世入世的情懷。這亦如他那漸入佳境、自由自在的水墨畫一樣,變幻莫測,隨性自在!
有一天,蘇大哥回顧往日,回顧他人生的這部字帖,看看自己經歷過什么樣的心路歷程,草書、楷書、行書、隸書……好像翻著一摞泛黃的舊相冊。
真的,人生里有草書、楷書,他努力做到筆筆中鋒。
蓮花,開了又落,
蜻蜓,來了又走,
陳年的墨,散出幽幽的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