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場館客戶數據倉庫建設與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普場館在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認識“誰在接受科普”的基礎上,解決“如何更有效地科普”的問題對于科普場館至關重要。通過建立客戶數據倉庫,可以讓科普場館更全面地了解所服務的科普對象,把握科普需求,實現精準科普。
關鍵詞:科普場館;數據倉庫;精準科普
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破請鲳^是面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重要陣地。通過建立客戶數據倉庫,科普場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所服務的科普對象,實現精準科普、提升科普活動效果,也能更好地實現科普場館聯動,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
一、科普場館客戶數據倉庫的數據來源
根據科普場館的業務特點,在門票領取、展廳參觀、科普活動舉辦、互聯網+科普、科普調查、科普傳播等環節,均可收集相關數據,作為客戶數據倉庫的數據來源。
?。?)門票數據??赏ㄟ^官方網站或者APP等預訂門票,或通過現場取票安檢方式,在售票處或者取票處憑有效證件購買或者領取入場票。觀眾的信息存儲在票務系統的后臺數據庫,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參觀時間、兒童與監護人的關聯信息、團隊與成員的關聯信息等。
(2)展廳參觀和展品使用數據。科普場館通過發放電子票卡或生物識別的方式,可獲取觀眾在每個展廳參觀的時間,甚至在每個展品停留的時間。結合記錄和分析,可獲取觀眾每次參觀的路線參觀的總次數等。
(3)科普活動數據。觀眾參與科普活動、臨時展覽、特殊展項、影片觀看等,可采集相關數據?;顒宇A約階段,觀眾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接口進行活動預約,可采集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證件信息、手機號、微信號、微博賬號、參與活動信息等。活動簽到階段,可通過掃二維碼等方式獲取觀眾的簽到信息?;顒舆M行階段,可記錄互動信息,包括答題、提問、操作、與輔導員的互動等情況?;顒雍蟮幕ピu信息,可記錄觀眾對活動的評價、輔導員對學員的評價、學員獲獎情況等。
?。?)互聯網+科普數據。觀眾利用官網、手機軟件(數字科技館、數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科普E站等終端等平臺學習科普知識,則可采集用戶的注冊信息、認證信息,瀏覽、檢索、訂閱、轉發、投票等行為信息。
(5)科普調查數據。通過各類科學素質測評系統、問卷調查系統等,可采集觀眾的科學素質、科普偏好等信息。
二、科普場館客戶數據倉庫的建立過程
?。?)數據抽取??紤]客戶數據倉庫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可定期從票務系統、預約系統、官方網站后臺管理系統等各個數據源中抽取原始數據。抽取數據可采用增量的方式,抽取的周期視科普場館的實際需求而定。
?。?)數據清理和轉化。將垃圾數據清除,且將不符合業務邏輯的數據去除。將原始數據標準化,例如不同系統中的地址代碼等需要標準化。
?。?)建立數據倉庫。以客戶為中心,將關鍵信息(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證件類型、證件號碼等)要素作為識別同一客戶的標準,給每個客戶賦予唯一標識。將同一客戶的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形成數據倉庫。
(4)數據分析和應用。分析觀眾的科學素養情況、科普興趣和偏好、對場館和活動的滿意度等,為科普場館的運營和各項工作開展提供決策依據。
三、科普場館客戶數據倉庫的應用
(一)精準科普
?。?)因材施教。建立科學素質在線評估系統,通過邀請觀眾參加測評,了解其科學素質情況,針對基礎較薄弱的領域,結合展品設置科普活動或推送科普知識。
?。?)線上線下相結合,提升科普效果。通過分析觀眾在線上的行為,例如文章閱讀情況、專欄訂閱情況、檢索情況、留言情況,了解目前觀眾普遍感興趣的科普熱點,從而策劃和推薦科普活動。分析線下行為,又能更好地推薦線上科普內容。
?。?)團體活動定制。根據團體和個人成員的關聯,分析團體和每個成員的參觀歷史、科學素質情況、偏好等,將科普需求進行分類,設計幾大類科普活動,在校內外科普活動或社區科普等團體活動時,最大限度滿足個體成員的需求。
(4)建立客戶標簽。建立客戶標簽有助于識別特殊人群,定制科普內容。例如,給青少年的父母推送對青少年吸引力較大的科普內容或親子科普活動的信息。對留守兒童推送心理輔導內容,建立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監測機制。
(5)拓展觀眾的視野。分析觀眾參加較少的科普活動,或者并未深入了解的科普內容,精準推送科普信息,激發科普興趣。
?。ǘ┛破栈顒舆^程管理
?。?)活動策劃階段。分析觀眾的科普偏好,結合時下的科普熱點和場館特色策劃展覽、實驗、制作、講座、競賽和培訓等主題活動。也可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了解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普興趣和需求。
?。?)活動預約階段。觀眾預約成功后,查看其科學素質情況、往期的培訓記錄等,或通過給參與活動的觀眾設置相關答題,了解觀眾對本次活動的知識儲備情況,因材施教進行科普。
(3)活動后的評價機制。記錄學員的學習效果,以便制定后續的學習計劃。收集觀眾對科普活動或課程的評價和意見,提升科普服務質量。
(4)建立黑名單機制。為減少多次報名之后無故爽約、不參加活動的情況,可建立黑名單機制,避免惡意占用名額、浪費稀缺的科普資源。
(三)學習激勵和效果追蹤
?。?)建立學習激勵機制??刹捎梅e分制度,對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和活動的青少年或家庭,給予積分獎勵。
?。?)學習效果追蹤。設置標準化測驗,通過階段性考試和總結性考試,追蹤科普知識掌握的進展,設計系列課程設計,并給學員發送提醒。
?。ㄋ模┱蛊沸Чu估和提升
對觀眾停留時間較短或者反饋效果不夠好的展品進行提升,或輔以講解、活動等,增強吸引力和科普效果。可通過向未體驗過某些展品的觀眾推送介紹信息和體驗券,進行展品推廣。
?。ㄎ澹┩七M科普場館聯動協同發展
通過建立跨場館的數據倉庫,可以更好地加強館際合作。例如科普聯盟的多家場館,甚至科技、歷史、藝術等場館,可以綜合分析和挖掘觀眾的需求,聯手策劃參觀路線和活動。
參考文獻:
[1]屈婉超.淺談貴州科普事業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全面提升科普信息化建設能力水平.
[2]李志坤.科技館信息化建設的初步探討.科技前沿.
[3]江洪波.科技館信息化研究.廣東科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3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