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復習走出重復的誤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整理復習是一個系統完善、鞏固深化所學內容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效益?筆者以《圓的整理與復習》為例,談談對數學整理復習課的認識和思考。
一、尊重學生的認知狀況
大多數教師在整理復習時,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講為基礎,引導學生去梳理本單元的知識,對重點、難點內容加以強化,大講特講。但我們細想一下,班上四五十個學生,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是一樣的嗎?也許我們教師認為的難點,對于某些學生是易點。所以,復習時教師不能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備復習課時,既要研究學生的群體,又要研究學生個體,尤其對基礎好的和基礎稍差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復習中各有所得。該教師在開課的時候就問學生:“本單元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哪些知識是重點?你還有哪部分內容沒有學到位?”這樣以學生為本的復習,才是最有效的復習。教師也只有知道了學生學習的短板,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釋疑解惑的工作。
二、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
很多的教師在復習時只注重重要知識結論的再現,對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比較忽略,認為那是學習新課時做的事,其實不然。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刻領會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思維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評價中,也非常注重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評價。所以,在復習時要對重要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也進行復習,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本節課中,要復習的概念、公式也很多,教師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這一內容,做了重點復習,不僅讓學生口述圓面積公式生成過程,還配合課件進行動畫演示,使學生對圓的面積公式的建立更為牢固的印象。同時,還設計了與推導過程相關的習題來加深理解。其實,有少數學生在本單元學習結束后,雖然會套用公式去計算圓的面積,但公式并不一定還能在頭腦中再現,在復習這一環節,就一定要讓學生將這些“一知半解”的知識變成“真懂”的知識,不為學習留下“夾生飯”。
三、選題要做到保質控量
傳統的復習課,必然是用大量的習題訓練作支撐。有的教師認為,大量的機械操練是鞏固的主要手段與方式,殊不知這樣的復習課教學模式,使得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大量查閱參考書和收集試題上,學生時常感到疲憊不堪。復習課不能上成海量的習題課,但習題又是復習課中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這就要求教師要在習題的量上做“減法”,習題的品質上做“加法”。
在復習“圓的周長”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三道題:(1)一個半圓的半徑是5米,求它的周長。(2)將一個圓平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請問,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圓的周長之間有什么關系?(3)將一根圓形鐵絲拉成長方形、正方形,它的周長、面積有什么變化?第(1)道題,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半圓的周長并不等于圓的周長的一半”的認識,這也是學生最容易犯的理解上的錯誤,教師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也算是給學生補種了一劑“加強疫苗”。第(2)(3)題的訓練,更是發揮了“一題多用”的功效。第(2)題不僅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周長”的概念,還讓學生重現了圓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圓”和轉化成的“長方形”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第(3)題讓學生增加了數學經驗,進一步體會了周長相等的圓、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面積關系,即圓的面積>正方形面積>長方形面積。這樣把知識之間巧妙構建了聯系,正是教師備課功夫的高深之處。
四、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復習課上的內容往往都是學生已經見過的知識,如果只是安排一些常規的題目讓學生重復訓練,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數學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我們在復習課中,應該有目的地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得到鞏固和提高。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一個半圓的周長是25.7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這道題目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考查了學生對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需要學生會分析思考,因為要求半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圓的半徑和半圓的周長,怎樣求它的半徑,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學生必須找出半圓周長和半徑之間的倍數關系,不是3.14倍,而是π+2=5.14倍。如果學生能夠解決這類題目,《圓》這一單元的學習也就基本過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和提升。我們的單元復習,不需要那種形式上的熱鬧,訓練數量上的貪大求全,而是亟待這樣有思維含金量的題目,去帶動學生把知識向深處拓展,使學習能力向上飛躍。
五、形式要力求靈活多樣
數學復習課要以學生的知識鞏固和能力提升為目標,來謀劃所有的教學活動。既不能一講到底,也不能一練到頭。要結合內容特點,針對學生的學習實情,做好知識的查漏補缺,拓展延伸。學生都會的堅決不講,學生不會的要舍得下功夫。復習時要體現“自主整理,講練結合,精講多練”的原則,在練習中給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足了自主整理、小組交流的時間,為學生設計了多種類型的習題(填空、判斷、選擇、看圖計算、解決問題),還給學生開放了相互“釋疑解惑”的平臺,課外又給學生布置了辦一期有關圓的知識的手抄報作業。在教師的引領下,復習課上的比新授課更有內涵,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
?。ㄗ髡邌挝唬亨嚸罚瞬酗鰵w縣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熊波,宜昌市秭歸縣歸州航天希望小學)
責任編輯 張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