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對風險管理應用在護理管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方法:本院于2017年9月開展風險管理,以開展風險管理前(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40例患者為常規組,以開展風險管理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40例患者為管理組,比較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同時比較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并對護理體會進行總結。結果:管理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0%,常規組為17.5%(P<0.05)。管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103.2±10.4)分,常規組為(88.5±9.7)分(P<0.05)。管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的有38例,滿意度為95.0%,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的有31例,滿意度為77.5%(χ2=5.27,P<0.05)。結論: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干預效果理想,能夠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風險管理;護理管理;風險事件
  在護理管理過程中會出現多種風險事件,尤其針對住院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同時影響患者治療和康復[1]。風險管理是在基礎護理之上針對其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預防,規避風險,保證患者安全的一種護理方式。本院在2017年9月開展風險管理,以開展風險管理前后各4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風險管理應用在護理管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開展風險管理前后各4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常規組患者平均年齡(53.7±13.6)歲,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內科患者14例、外科患者16例、婦科患者10例;管理組患者平均年齡(53.5±13.4)歲,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內科患者13例、外科患者16例、婦科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無精神類疾病,患者能夠正常溝通;患者無臟腑功能衰竭表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具備統計學差異。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基礎護理管理,包括病情指導、生命體征監測等,同時根據患者疾病予以專業指導,遵醫囑開展護理干預。管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風險管理。
  開展風險管理前首先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以科室護理人員為主,以科室護士長為小組長,對所有人員進行培訓,包括規章制度、風險管理內容、安全意識、法律法規等[2]。對既往護理過程中發生的差錯、風險事件進行討論,明確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所有人員按時接受培訓,提升護理人員自身技能,進一步明確風險因素,制定規避風險相關措施[3]。護士長要做好人員調度,避免護理人員疲勞上崗,影響護理質量同時增加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1)風險評估:患者入院后要根據其以往生活習慣、現病史對其在院風險進行評估,同時對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記錄,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2)風險管理:在開展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保持護理人員緊密協作,按時對其工作進行考核,針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加強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管理方式,提升護理質量[4]。
  3)藥物管理:不同科室針對藥物管理有不同的制度,護士長要對藥物的使用進行嚴格監督,執行三查七對,規范藥物操作流程,針對特殊藥物要予以標記。注射器要根據其型號、規格明確區分,避免混亂[5]。
  4)溝通管理: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工作,耐心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幫助其更好地了解疾病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相關事項,同時對患者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講解,避免在發生風險時其情緒過于激動進而影響患者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進行調查,同時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評估。
  1.4 評估指標
  生活質量:量表共8個維度,36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4~5分,總分127分,分數高則生活質量高。護理滿意度:采取5分評估法,0~1分為不滿意、2~3分為一般、4~5分為滿意。
  1.5 數據統計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s)和(%)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風險事件發生率
  管理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0%,常規組為17.5%(P<0.05)。詳見表1。
  2.2 生活質量評估
  管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103.2±10.4)分,常規組為(88.5±9.7)分(P<0.05)。詳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管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的有38例,滿意度為95.0%,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的有31例,滿意度為7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χ2=5.27,P<0.05)。
  3 討論
  在護理管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同時也會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損害醫院形象的同時增加醫院負擔,影響醫院正常運轉。因此,開展風險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風險管理能夠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同時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對規避風險意義重大。
  在風險管理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提升護理管理質量需要不斷提升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要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明確風險管理的目的,加強風險管理意識。所謂風險管理就是針對當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識別,同時對其發生率進行評估,針對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管理,盡可能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保證患者在院安全。
  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管理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0%,常規組為17.5%,開展風險護理后患者在院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其在院安全得到進一步保證。管理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為(103.2±10.4)分,常規組為(88.5±9.7)分,開展風險管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證明風險管理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讓患者在院期間得到更好的照顧。管理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5.0%,常規組患者滿意度為77.5%,患者經過風險管理后滿意度更高,證明風險管理更符合患者臨床需求。
  總之,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珍.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97):186.
  [2] 李潔,葉夢夢,張忠民.加強老年患者術后的護理風險防范管理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2):129-130.
  [3] 劉蘭.產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35,140.
  [4] 金輝.護理風險管理對內科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255-256.
  [5] 劉琦,王穎,李卓恒,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2):51-5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1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