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跌倒風險分級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該院康復科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按護理管理差異分為兩組,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跌倒發生次數及危險性、滿意度。結果 經護理后觀察組防止跌倒(45.23±3.22)分,跌倒用藥(42.55±3.44)分,防跌倒環境(45.56±2.22)分,預防知識(46.56±2.55)分;評分均較對照組高(t=10.142 9、10.805 5、17.592 9、10.203 3)。觀察組高度跌倒0例,中度0例,低度1例,總發生率3.2%,對照組高達19.3%(χ2=4.026 0)。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技術操作(94.55±5.56)分,護患關系(93.55±6.66)分,發現并解決問題(92.22±5.55)分,對照組分別為(80.11±3.55)分、(78.55±5.55)分、(80.11±4.33)分;觀察組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t=12.187 7、9.633 5、9.578 4)。兩組患者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跌倒發生次數及危險性、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組患者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跌倒發生次數及危險性、滿意度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極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康復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c)-0045-02
據大量研究報道:康復科患者意外情況中發生頻率最高的即為跌倒,患者跌倒后不僅會導致康復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導致患者身體健康遭受影響;加之康復科患者普遍年齡較大,因此對其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可明顯降低患者住院期間跌倒發生率[1]。該文旨在研究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跌倒風險分級管理的臨床效果,特選取該院康復科2017年4月—2018年8月62例患者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康復科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按護理管理差異分為兩組,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15,年齡60~78歲,平均(69.56±6.2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18,年齡61~78歲,平均(69.58±6.11)歲。對比分析62例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對該次研究知情且同意,該次研究并經過該院倫理組委會上會研究并批準。
排除標準:①年齡≥80歲,心臟、肝臟、腎臟存在重大疾病或嚴重衰竭者;②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言語障礙者;③精神疾病者;④依存性較差、配合度較差者[2]。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嚴格按照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對患者展開常規口頭宣教、病情詢問、治療及康復訓練指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跌倒風險分級管理:①評估危險性:采用美國Morse風險評估表對該院康復科62例患者展開跌倒評估:按照其跌倒危險性具體評估結果展開分級管理,跌倒風險程度包括高度、中度、低度跌倒危險。②低度跌倒:床頭設立警示牌,對患者家屬開展跌倒風險防范知識安全教育;與此同時為患者營造良好溫馨的復科環境,確保室內光線、通風充足,病房地面保持干凈。③中度跌倒:在床頭設立警示標識,患者服藥后對其以及家屬展開護理安全教育,同時確保病房地面干燥整潔無障礙物。在患者如廁和洗浴時叮囑家屬陪伴。④高度跌倒:在床頭設立跌倒警示牌,常規對患者及其家屬展開安全教育;方便患者活動,可在病房內設置扶手和床欄等設施;叮囑家屬在患者如廁或洗浴時進行陪伴?;颊叻幒? h內需要臥床休息。叮囑家屬增強監督,避免患者進行高度跌倒危險活動[3]。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主要從防止跌倒、跌倒用藥、防跌倒環境、預防知識等4個方面來對比,每項分值為0~50分;評分越高,表示此次干預效果越好。
②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跌倒發生次數以及危險性;其中跌倒危險性采用美國Morse風險評估表進行判定,總分>13分,表示高度跌倒危險,7~13分內為中度跌倒危險,1~6分為低度跌倒危險[4]。
③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度;主要從技術操作、護患關系、發現并解決問題3個方面來對比,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各觀察數據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
護理前兩組患者對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預防跌倒知識四方面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護理前后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程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跌倒發生次數以及危險性
經對比,實施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跌倒發生次數較對照少,危險性較對照低,護理后跌倒發生次數以及危險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此次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度
護理前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滿意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護理前后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康復科是一個集科研教學、醫療康復、保健護理等內容為一體的臨床重要科室?,F階段隨著我國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康復科臨床護理技術也在不斷的被廣泛應用,因此患者對康復科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和質量也在不斷增加和提高。大量臨床研究報道稱: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由于護士資歷低、自身專業素質欠缺、技術操作不到位等因素往往會引發患者出現壓瘡、跌倒等不良事件,并且上述現象已經構成醫療糾紛,且該類醫患糾紛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康復科來說,老年患者占絕大多數,并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因此康復科老年患者成為跌倒發生的高危人群,所以對其實施相關護理干預措施至關重要[5-6]。
常規護理管理措施均以謹遵醫囑為中心,所以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并不能全面顧及到患者具體情況,而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模式是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上延伸而來的一種,該模式在開展護理工作中始終以患者為中心,并且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采用科學方式有效評估病情與跌倒危險程度,根據評估結果從而分為輕度、中度、高度,而后根據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管理方式,通過一系列干預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跌倒防范意識,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發生率,整體提高其自護能力[7]。
綜上所述,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應用跌倒風險分級管理效果明顯,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跌倒發生率,提高其對預防跌倒的重視,確保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玲,鄭躍,張曉曉.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在康復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3(7):36-37.
[2] 朱國英.風險分級護理措施在心內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2(10):100-101.
[3] 陳志朋.跌倒風險分級管理在神經內科開放病房防跌倒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3):115-116.
[4] 馬文.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80.
[5] 宋淑霞,徐麗麗,張英英.探討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5):390.
[6] 邵賽萍,王燕飛.跌倒風險分級護理在心內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6(10):161-162.
[7] 盛文姣,羅仕蘭.跌到風險分級護理在老年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s1):350-351.
?。ㄊ崭迦掌冢?018-12-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