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環境監測工作由此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環境監測工作為我國環保工作提供有力依據,是環保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F場監測作為環境監測中的重要環節,其質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環境監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文章通過闡述環境監測的主要目的,分析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探討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旨在為開展好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環境監測;現場監測;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X8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5-0179-02
0 引言
在全面環境監測工作過程中,現場監測不僅是全面監測活動的開端,還是全面監測活動的重要環節?,F場監測的質量控制影響環境監測活動的成敗,是環境監測具備法律效力與否的重中之重。在實際操作中,現場監測通常是在實驗室以外的場地開展,環境差異性大,因而需要切實開展好對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工作。由此可見,對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進行探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環境監測的主要目的
1.1 例行監測
例行監測即常規監測,是指對某一區域內的環境質量開展長期、系統地監測。常規監測是監測站的一項基礎工作,其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內容較為繁雜,對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深入計劃,或是建立實際的工作方案,在規定時間內依據統一建立的工作方案及監測任務開展監測工作,環境現場監測人員依據工作方案中提出的質量控制要求開展監測工作。
1.2 監督監測
監督性監測是指在環境主管部門授權下,由其所轄監測單位依法對所轄地區污染企業排放的污染物進行監督監測的行為。監督監測要求盡可能保證監測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有時監督監測要求監測單位迅速提供有效的監測結果,而監測人員也需要確保工作效率,迅速獲取各項監測數據,保證監測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
1.3 委托監測
委托監測是由有監測需要的個人或組織,到具有監測能力的單位簽訂監測委托合同的一種行為。通常是環境監測單位在接受監測委托的同時,接收到來自監測委托方所提供的相關監測方案。此外,在實際監測時,要求委托方進行必要配合,依據委托方要求,進一步開展各項環境現場監測工作。
2 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
2.1 監測地點因素
監測地點的選擇是現場監測的首要環節。在環境監測中,通常是結合實際情況設置監測地點,例如對城市的空氣質量開展監測,應當結合城市人口分布、商圈分布等情況來確立監測地點。監測地點的最終確定是對地理位置、污染情況、人口分布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的結果,表現出不確定性的特征。
2.2 樣品采集因素
樣品采集要能夠實現對環境整體情況的有效反映。例如,對城市空氣質量進行監測時,倘若只是對工廠附近或郊外空氣進行樣品采集,則樣品采集監測結果會偏壞或偏好,由此勢必難以準確反映城市的整體空氣質量。在樣品采集時,樣品采集工具、采集時段及運輸儲存樣品的容器等因素也影響最終的環境監測結果。
2.3 人為因素
作為最不可控的因素,人為因素貫穿于環境監測的全過程。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職業素養等均影響著環境監測質量。
2.4 方法因素
環境質量主要依托分析一系列因素達標與否來進行確定,因而選擇科學的分析方法對于環境監測至關重要。在樣品分析時要結合樣品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分析方法,如果采用的分析方法不當,則獲取的結果也不準確。
3 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
在當前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監測單位相關人員必須與時俱進,提高對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重要性的有效認識,切實推進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促進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順利開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構建健全的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監管體系
構建健全的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監管體系,對于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首先,有效提高環境現場監測工作質量。因為環境現場監測工作十分依賴設備的精確度,所以盡量提高設備的精確度及靈敏度,對環境現場監測相關技術提出一致性要求,確保監測設備與監測技術充分匹配,進而為構建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監管體系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建立薄弱環節的特定質量控制監管體系。在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中,現場監測尤為薄弱,究其原因在于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監測點位設置、現場環境監測、一系列樣品采集處理等,開展這些工作的同時要對局部環境狀態進行監測。而局部環境并非始終不變,其隨時可能產生新的污染源,由此勢必會對環境現場監測帶來諸多不便。因此,監測單位應當針對環境現場監測建立薄弱環節質量控制監管體系,為質量控制監督管理提供有力依據。例如,應當為現場監測設備設置專門的管理人員,為各臺監測設備設置特定檔案與標識,然后依據相關技術標準對監測設備開展有效校準,保證各臺監測設備在有效期限范圍內正常運行,確保有效建立薄弱環節特定質量控制監管體系。最后,完善適時抽查及內部檢查工作。監測單位應當對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開展適時抽查,環境監測部門可通過協助質量管理部門的監測方式進行現場抽查,使現場監測質量控制要求得到有效滿足。同時,監測單位應當開展好內部檢查工作,即對每一位監測人員個人工作開展檢查,引導監測人員樹立良好的質量管理意識,并要求他們在現場環境監測中做到有效落實,從人為層面切實強化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
3.2 加大現場采樣工作的質量控制力度
現場采樣工作應當切實依據國家相關技術要求、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環境現場監測方案等內容來確立監測點位及監測頻次,不可為了降低成本或減少時間而擅自更改與刪減監測點位和監測次數。例如,在開展排污工廠環境現場監測時,在廢氣處理設施進出口、污染物處理設施出口、生產車間等位置均應建立監測點,制作采樣點位圖,從而保證可采集到有效準確的污染物處理數據。與此同時,在監測頻次設置時,應當科學調節監測時段,保證在特定時段開展樣品采集。對于采樣時段的確定應當結合外部客觀因素及現場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做到對同類樣品開展反復的采樣及質量監測,有效縮減單次采樣所引發的監測誤差。除此之外,在實際操作中要確保采樣數據的真實性及有效性,監測數據要切實反映現場環境,依據相關技術要求及質量管理規范開展現場采樣工作。此外,還應加大采樣設備管理養護力度,保證監測設備有序運行,每次采樣設備使用結束后,要對其進行抽空及清洗工作,防止污染殘留對后續現場采樣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3.3 引進先進適用的監測方法
在開展環境現場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一般是結合監測項目的實際要求采用相應的監測方法。通常而言,監測人員會優先選擇國家標準方法或行業推薦方法,然而在開展實際監測時,監測人員可能會面臨各式各樣難以用標準或規范進行解決的問題。例如,對高濃度廢氣樣品監測時,監測過程往往會受時間、吸收液對應吸收效率等影響而難以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再加上一些傳統監測方法為手工的化學分析,因此有必要引進先進適用的監測方法,由儀器分析取代化學分析,由自動化監測取代手工操作,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率,并推進污染成分分析逐漸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還可引進衛星遙感監測方法,促進環境監測天地一體化發展,擴大環境監測范圍,依托先進的遙感技術以實現對城市空氣質量、生態環境狀況等有效監測,切實發揮先進監測方法的有效作用。
4 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好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工作是環境管理及環境保護的一大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為相關部門開展環境管理及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因此,監測單位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總結經驗,提高對環境現場監測主要目的的有效認識,加強對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質量相關影響因素的全面分析,構建健全的環境現場監測質量控制監管體系,加大現場采樣工作的質量控制力度,引進先進適用的監測方法,積極促進環境監測中現場監測的順利開展。
參 考 文 獻
[1]黃小蕾.淺析環境現場監測中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1,24(4):23-24,46.
[2]廖偉.環境現場監測中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6):164.
[3]方煒.淺析環境現場監測中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4):66.
[4]渠巍,肖婷,陳召戶,等.加強現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策略研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5):126-127.
[責任編輯:陳澤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