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國內環境監測政策和法律的相繼出臺,說明政府對于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了。實際上,環境監測可以增強國家對于環境的把控力度,還可以促進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規范化的環境監測質量體系是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保證。文章主要針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創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X8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7-0060-02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licies and laws, it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f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n enhance the national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Standardiz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system is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system
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環境對于生存的重要性。環境監測是對于環境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為相關環境政策的出臺和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環境的檢測不僅會影響搭配國內經濟的發展,還會影響到地區環境的保護。我國針對環境檢測下發了技術規定和規章制度,為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和諧發展不懈努力。本文將簡單分析搭建規范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系統論述我國環境檢測管理體系的整體現狀,概括我國環境檢測管理體系的創新成果,并從搭建直線型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涉及國內的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法律制度,環境檢測機構的工作制度創新,加強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組織,提高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等五個方面分層淺談我國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創新策略。
1 搭建規范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國內的環境監測質量體系的搭建要以出臺的相關規章制度作為基礎。規范化的環境監管質量體系可以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會對于不同的部門職責進行明確,制定出嚴密的檢測工序。同時還會對檢測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實現資源的供給協調。因此,要確保環境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以及公正性,建立規范化的環境檢測質量體系是必不可少的。
2 我國環境檢測管理體系的整體現狀
?。?)建立規范化質量管理體系的要素。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要從科學的環境檢測標準的制定開始。環境檢測標準的制定是實現環境檢測質量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只有嚴格的執行這一標準,才能得到科學的檢測數據。同時,環境檢測質量體系的建立,可以促進環境檢測機構的發展和完善。要以科學的檢測標準來確保環境檢測機構的正常運行,為后續的工作開展打好基礎[1]。
?。?)國內現有涉及環境檢測的法律法規。為了確保環境檢測機構的合規運行,國內頒布了環境檢測質量規定。規定對于環境檢測機構的部門職責進行了明確,對于崗位的分工也有了詳盡的說明。強調環境檢測機構的各個部門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實現環境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以及規范性。環境檢測部門的合規運行,提升了環境檢測工作的效率。實際上,國內的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各地涉及環境檢測的法律法規不同步,造成了環境檢測工作的滯后性。有關部門對于環境檢測缺乏時效性,嚴重影響了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環境檢測的過程中,要確保相關部門消息傳遞的準確性、及時性。下級部門及時認真執行,達到以下幾點要求:a.確保工作信息的正確傳遞,不會出現各級領導的個人意見的干預。b.針對不同的地區配備相同的環境檢測設備,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性。c.對于在崗人員定時進行培訓,提升人員的專業素養[2]。
3 我國環境檢測管理體系的創新
國內的環境檢測質量體系,相較于發達國家是比較落后的。傳統的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國內環境監測工作的要求。以前我國一味模仿發達國家的環境檢測技術,不斷引進環境檢測設備,但是最終的工作效率依然沒有大幅度提升。因此要結合國內環境檢測工作的發展實際,提出創新性的環境檢測管理體系,進而促進過我國環境檢測質量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環境檢測質量體系的創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針對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的技術創新。(2)針對環境檢測質量管理人才的培養創新。(3)針對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設備的研發創新。從不同的方面去促進國內環境質量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升級換代,為后續的工作開展奠定基礎[3]。
4 我國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創新策略
?。?)搭建直線型質量管理體系。我國的地域跨度面積較大,各地之間的環境差異也比較明顯。為了節省我國環境檢測質量管理資源,可以實施國家對地方的直線管理。這樣不僅可以確保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效率,還可以簡化地方上的環境檢測信息的反饋過程。強化國家對于環境治理工作的控制力度,深刻的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另外,直線管理的運用有助于新技術的運用。地方的先進技術也可以及時的推薦到管理高層,進而實現國內整體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與進步。 ?。?)完善涉及國內的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法律制度。我國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落實,要發揮出國家執法機關的強制性。充分的發揮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實現政府機關和環境質量管理部門的積極配合,確保相關規章制度的出臺和落實。同時要強調環境質量監管的重要性,提升社會民眾對于環境保護的認識程度。促進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以及文化需求等不同方面和環境保護的融合,進而完善規章制度的出臺。針對規章制度的發展要兼顧到以下兩點:a.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b.環境質量監管部門的監督機制的完善。進一步的提升民眾對于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環境保護之中。加大環境質量管理部門對于社會各界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的監管力度,讓我國環境監督管理規定實現強制執行的目的[4]。
(3)環境檢測機構的工作制度創新。針對國內環境監管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性發展,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環境檢測具備科學性和準確性的特點,因此環境檢測管理需要專業、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從強化硬件設施開始,確保環境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因為地域的限制,國內不同地方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策略。要細化每一個員工的權責,明確環境檢測的工作流程。要求員工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建立起靈活高效的信息反饋機制[5]。
?。?)加強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組織。加強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組織建設,首先要做好三項工作:第一,全面細化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因素,構建完善的系統建設,使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網絡從點升級為線,進而發展為面,這樣有助于提升環境檢測質量管理工作效果。第二,推動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業務從人工模式轉變為全自動化模式。第三,要全面做好環境檢測質量管理人員的職業培訓工作,大力強化他們的專項技能,在實訓活動中逐步引導他們做好本職工作,協同本機構不斷創新和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其次,要重視科學界定環境衛生的防護距離,細化三個流程,即科學劃分環境評價范圍,控制好環境的防護距離,科學界定環境衛生的防護距離,做好環境質量評估工作。例如在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科學劃分評價范圍,同時,要謹遵《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 2.2-2008)》的指導,結合工業所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影響范圍來劃分大氣環境評價范圍。在大氣環境的防護距離控制工作中,應堅持保護公民生命健康,控制污染指數原則,在工業發展之外設置最安全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需要注意的是,在防護距離內部不得居住人群。在大氣環境衛生的防護距離劃分過程中,應該將有害物質排放邊界與敏感環境之間的邊界距離控制到最短。
?。?)提高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創新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確保環境檢測質量,必須充分引入GPS技術,該技術的基本漢語含義是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其核心系統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般來講,GPS技術的支撐衛星不只一顆,至少是6顆,這些衛星位于同步軌道,通常是在不同平面軌道上運行,從而全方位監測不同的定點。如果某一GPS技術系統有6顆衛星,其中,就有3顆衛星用于接收信號,另外3顆用來定位。在環境檢測工作中,GPS技術能夠精確分析和統計所監測的數據和衛星云圖,獲取最準確的環境信息資源,并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環境監測信息的再次分享與開發,自定義操作和編輯信息內容,設計好環境信息服務欄目,使環境信息服務工作更加系統化、完善化。與此同時,要著重優化環境保障體系,通過配備GPS技術指導下的環境監測儀器來對環境動態變化進行全面監控,并借助最先進的互聯網平臺在第一時間內發布準確的環境監測信息。此外,要注意促進環境信息采集器與計算機之間的緊密銜接,做好時間的對照工作,在校對計算機系統時間的過程中,結合環境信息采集器的數據調整計算機時間,一次確保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工作人員應堅持每天定時定點地采集完整的環境數據信息,同時對當天所采集的數據實施全面性閱覽與跟蹤,對所有環境數據信息進行準確校對與維護,根據既定項目輸出結果做好數據分析與保存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保存環境數據信息之前,要借助無遙感檢測項目指導下的人工觀測數據實施檢驗與校對,接著,對所校對的環境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與保存以及存儲。除此之外,在運行GPS技術設備和其他自動化環境監測設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做好數據信息的保存與備份工作,這樣方能確保環境數據文件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5 結束語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要從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首先是針對我國環境檢測管理體系的整體現狀進行分析,明確搭建規范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結合國內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搭建直線型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涉及國內的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法律制度;完成環境檢測機構的工作制度的創新;不斷加強環境檢測質量管理組織,全面提高環境檢測質量管理技術。環境檢測是國家進行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搭建創新性的環境檢測質量管理體系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鄭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創新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2).
[2]王小毛.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低碳世界,2016(33).
[3]黃寅斌,白煥云,田剛.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策略[J].綠色環保建材,2017(05).
[4]何紹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現狀及創新對策[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9).
[5]陳慧琳.創新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初探[J].科技與企業,2013(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0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