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學技術進步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為人們享受豐厚的物質生活奠定了基礎。但是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輿論場中要求保護自然環境、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生存環境的群眾呼聲日益高漲。要有效地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就必須要嚴把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關,只有把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做扎實、落實到位,環境污染的勢頭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谶@樣的認識,文章從環境監測的概念出發,在簡要分析環境監測現狀的基礎,粗略地探討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問題;對策
  1 環境監測概述
  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前提條件,離開環境監測這一前提條件,環境管理及其質量控制就會失去科學依據,就會變得無從下手。所謂“環境監測”,通常指的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代表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的各種環境要素的監視、監控和測定,從而科學評價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操作過程。”在環境監測過程中,環境監測機構必須要嚴格遵照有關標準和法規,這樣才能連續性地獲得多角度、全方位的各種監測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人們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及影響趨勢,為實現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據此可知,環境監測是了解環境質量、獲取環境信息的重要方法,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需以監測數據作為實施的基礎,離開監測數據作支撐,質量控制是無法達成的。從職能監管部門的層面看,通過實施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可以防范環境污染的加重,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可以加強對環境現狀的管理和改善,這對于提高環境質量、改進環保政策法規以及維護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等都具有積極的建設意義。
  2 環境監測現狀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起步較晚,初步始于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在經歷了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后,如今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了依托各級環境監測網進行分級管理和上下級業務指導的管理模式,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也為我國實現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奠定了基礎。盡管如此,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還是比較落后的,無論是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技術和控制效果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都還有一定的距離。一方面,我國總體環境監測的意識還比較淡薄,很多時候人們由于過于重視經濟利益而以犧牲環境作為經濟增長的代價,并沒有慮及到環境污染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或者即使是意識到了環境污染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危害,但是在眼前利益的驅使下還是將環境保護的問題拋在了腦后,這方面的意識短見頗有些顧前不顧后的味道,或者喻之為涸澤而漁也不為過;另一方面,我國環境監測技術也比較落后,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和探索上還明顯的投入不足,政府和企業在環境監測技術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捉襟見肘,監測設備配置低、壽命短、故障率高、老化問題嚴重,技術研發人員經費短缺、待遇偏低,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降低了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還波及到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效果。
  因此,無論是在環境監測意識方面,還是在環境監測技術方面,我國都有必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和先進經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先發展,后治理”的彎路我們要引以為戒,不可重蹈。
  3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3.1 重視程度不夠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重視程度不夠的原因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來自思想認識方面,不重視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對環境質量改善、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走形式、做樣子;其二是來自行政方面的不作為,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業績而輕視環境保護,對于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其三是來自管理人員的放任,比如監測人員收受企業好處后,對于排污問題裝聾作啞,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嚴重地削弱了質量控制的效果。
  3.2 技術水平滯后
  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步發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效果,但是實際情況是,在很多時候,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比如環境監測標準、技術規范和質控技術等相關技術標準跟不上逐漸擴大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再比如環境監測工作信息化水平低,難以適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要求等等,技術的滯后限制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水平。
  3.3 專業人員欠缺
  要保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的準確性,就必須要有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從事這項工作,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特別是科班出身的人員還相當匱乏,其中能夠從事質量控制專項研究的人員就更少,雖然說相關高校已經開始增設這方面的專業,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但需假以時日方能將新生力量投放到實踐之中,遠水難解近渴。
  3.4 機制建設不完善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目前還沒有形成專業性的管理機制,很多地方政府中的環境監測職能機構目前都還沒有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部門,有些地方即使設置了專門的質量控制部門,但是在人員配備和資金支持方面也明顯不給力,一人多崗、一人多職、職責交叉、職能重疊的情況并不鮮見,機制建設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4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問題的對策
  4.1 加強法制建設
  要解決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就必須要為監測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后盾,使環境監測工作有法可依,執法嚴格,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讓在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中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者付出刑罰的代價,以儆效尤。
  4.2 加大資金投入
  要提高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水平,就離不開先進技術設備的支持,而先進技術設備的引入自然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所以,有關部門一定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讓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部門能夠及時更新老化的陳舊設備,提高監測工作的科技含量。
  4.3 健全全過程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過程必須是一項科學性、系統性的工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偏差、失誤等都可能導致控制結果的不準確,所以,對于質量控制的全過程都要予以嚴格的規范。
  第一是采樣的質量控制。工作人員要對采樣技術制度以及樣品所在環境進行細致了解,要保證采樣記錄的及時性與真實性。
  第二是樣品輸送放置的質量控制。在樣品輸送和放置過程中,要保證將采集到的樣品完好無損地運回實驗室中,并進行化驗和分析,要保證樣品的儲存溫度以保證樣品的穩定性。
  第三是實驗室分析的質量控制。實驗室質量控制可分為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和實驗室之間的質量控制兩種情況,在實驗室質量控制中,要盡量保證實驗室環境和所使用的設備一致性。
  第四是基礎工作的質量控制。在實驗前要對儀器與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調整,要保證設備和儀器的正常使用,要防止各種誤差的發生。
  第五是報告數據的質量控制。要對報告數據進行嚴格的分析、復查和審核,要確保數據的準確無誤,數據的分析、復查和審核必須要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六是工作人員的質量控制。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人員的認識水平、專業水平、敬業精神、職業素養等等對質量控制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證工作人員工作質量的有效性,才能保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春玲.環境監測技術與質量控制的探討[J].能源環境保護,2014,11(12):22-23.
  [2]許志娟,張建.分析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發展[J].科學之友,2012,(11).
  [3]肖亞.環境檢測與管理機制的反思與發展[J].化工管理,2014,(21).
  [4]黎珊珊.加強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的若干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49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