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園林植物》課程學習需求調查分析與教學實施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選擇園林技術專業且已經學習過園林植物課程的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從學生學習需求角度以及對本課程的授課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性、學生對園林植物的熟悉程度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并對其調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得出相應的教學實施建議。
  [關    鍵   詞]  園林植物;學習需求;調查分析;教學實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30-02
   一、引言
   本課程是我校園林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測試的專業課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園林植物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從事園林植物生產和應用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本文通過調查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需求,從而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本門課程的教學實施建議。
   二、調查結果
   (一)課程授課形式
   調查共回收49份問卷,全部有效。調查對象為我校園林技術專業,且已經學習過園林植物課程的在校學生。有95.92%的學生認為園林植物課程應采用理實一體的上課形式。在教學方法的調查中,有79.59%的學生認為應該用理論講解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授課。這充分說明本課程應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在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的調查中,有近60%的學生認為應該采取1∶1的比例,有30%的學生認為應該采取1∶2的比例。
   在調查“實踐教學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中,有73.4%的學生認為應該要分實踐項目、分組進行,這樣能比較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并完成好實踐內容。
   (二)課程教學內容
   從調查問卷統計不難看出,在調查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應側重園林植物識別、園林植物生長特性、園林植物應用等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內容。少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多一些實踐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應該掌握本地常見園林植物的形態特征、特性和園林用途,并能根據所學的園林植物知識分析植物群體中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一定的分類知識和鑒定植物的技能,為后續課程、參加園林生產實踐、園林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三)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性
   《園林植物》課程在我校園林技術專業中,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的專業課。在園林行業中,對于從事園林規劃設計、綠化施工、栽培養護的管理人員有很大幫助。且與其他專業課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
  植物栽培與養護》《植物生產與環境》等緊密聯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調查中,有77.55%的學生認為《園林植物》課程在本專業中很重要,學生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
   (四)學生對園林植物的熟悉程度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共設計了園林植物的應用、園林植物的生長特性、園林植物的識別要點等調查內容,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其了解程度都是一般水平。在調查中還發現,學生對園林植物的整形修剪、園林植物應用、園林植物造景等內容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結果,并對比近幾輪園林植物課程教學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總結。
   (一)教學內容太籠統
   園林植物課程,現有的教材內容按章節排列,大部分內容是以園林植物基本理論知識及個體特征為主,側重知識的系統性,存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的傾向,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園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近幾輪的教學,認為應該根據系統的園林植物知識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調整教學內容。調查中顯示,有近80%的人認為,本課程應該采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二)教學方法不科學
   本課程屬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現有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仍然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吸收和應用。
   (三)考核標準不完善
   原有的課程教學中,課程實踐教學為一周集中實踐,考核方法需要學生將實踐報告統一上交,給予成績。這種簡單的報告形式無法體現學生的技能熟練程度和掌握狀況的,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對園林植物的應用認知,影響了學生實踐的真正意義。
   四、教學實施建議
   (一)合理安排課程開設學期
   因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加上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物候期,給學生識別園林植物的形態特征帶來困難[1]。為了便于學生掌握園林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征、園林植物物候的觀測及識別要點的掌握,應該分兩學期教學,分設于2、3(春、秋)學期比較合理。
   (二)整合教學內容
   根據中職生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學業水平實測要求以及“3+3”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將教材中的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園林植物生長季節、生長特性等進行合理整合。構建“以教學項目為載體,任務實施為基礎、理論知識為支撐、學習情境為依托”的項目課程,如園林植物認知類(見表2)、園林植物繁殖類、園林植物栽培養護類、園林植物應用類等,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性地開展教學項目。另外,每個教學項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應該有所側重,將實踐訓練、理論知識等融入項目教學中,進行講練結合,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這樣才能培養出專業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能型人才。    (三)改革教學方法
   根據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園林植物》課程考試大綱要求,學生需要掌握的園林植物有200種,如果以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很難掌握其植物的識別要點、生長特性,更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改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而改革教學方法,就需要突破傳統以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情境模擬等方法。
   同時,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利用學習平臺、翻轉課堂,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機會,通過案例、項目、情境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課程項目教學。并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外園林綠地進行參觀考察識別、以加強對園林植物知識的掌握理解和應用。
   (四)充分利用地域優勢
   我校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昆山,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園林建設已成為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公益事業?!独ド浆F代都市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昆山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建設10萬畝林木綠地,大力發展精準綠色種植業、健康高檔園藝業等農業新興產業,為我們教學工作提供較好的教學資源。
   同時,我校獨特的地域優勢,為整合充分必要的園林植物資源進行教學提供了保證,如公共主題公園(體育生態公園、森林生態公園、湖濱公園等)、城市景觀大道(前景路景觀大道、馬鞍山路景觀大道等)、街頭綠地(玉山廣場、柏廬廣場等)、立體綠化、景觀小品、河道綠化、海綿城市營造(中環海綿綠化建設)等,以上綠地中,具備園林植物種類多,園林植物配置豐富等優點。關于課程的教學安排,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常見園林植物及其配植方式,提高園林植物造景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還能補充部分植物分類、植物生態等知識,同時可以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一體化[3]。
   (五)教師提高自身素養
   教師利用下企業實踐機會,擬定好實踐目標,一方面要滿足企業對人才職業素養需求的意識,有創新精神及終身學習意識,并能結合企業實際設計學習情境和分解子任務[4]。另一方面,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能將教學中的實踐盲點很好的解決,對企業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靈活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為提供教學創新打好基礎。
   (六)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
   按照理論夠用、支撐實踐的原則,要調整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比重。以往的實踐教學不能滿足學生技能的需要,并且學習一段時間后容易遺忘,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季節特性、校內條件等安排相應的實踐項目,講練結合,盡量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達到1∶1。
   (七)建立完善的考核標準
   在以能力為主的職業教育中,需要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標準。要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發揮教師、學生、家長、行業專家以及專業建設指導機構等不同評價主體在評價中的作用。教學評價要與相關的職業崗位技能鑒定相結合。另外,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隨堂測驗、階段測驗、撰寫調查報告等各具特色的評價方法。
   五、結論
   依據我校實際,園林植物課程應分兩個學期開設,同時需開發一本適合我校學生學情、實用性強、可用于師生教學的指導用書。在教學過程,師生應注重課程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開發與利用。
   參考文獻:
   [1]沈年華.園林植物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7(7):218.
   [2]黃瑩,闕欣欣.園林植物類課程立體化教學平臺初探[J].現代園藝,2015(11):102-103.
   [3]李冬妹.高職《園林植物》的教學實踐與思考.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76-78.
   [4]張宏,方健華.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動機、行為與效果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學,2016(6):55-58.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