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建模思想成了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將建模思想融入到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結合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與分析,并闡述了如何將建模思想融入其中。
關鍵詞:高中數學 建模思想 教學研究
數學建模屬于一門應用數學,學習這門課要求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記過分析、簡化轉化為一個數學問題,然后運用適當的數學方法去解決。數學建模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其主要過程包括:模型的準備、假設、模型的建立、求解、分析、檢驗以及應用,是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數學手段,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做為教育者,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而且能使其終生受益,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學習提點,并加以發展。[1]
一、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較為陳舊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導學生時,容易忽視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填鴨式”教學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數學學科本身就比較枯燥和復雜,教師如若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為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強項得不到發揮,其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提高。傳統觀念下的教學方式,其創新性不強,學生思維不夠活躍,隨著時間的積累,就會變得死板。其次,教師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思路不夠清晰、語言不夠精煉,甚至對知識的講解不全面,學生在接收時就存在一定的誤區。[2]
2.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考核評價指標普遍存在重短期、輕長期的現象。大部分中學所運用的考核評價制度針對的是短期的任務目標。學生在短期內并不能做出良好的學術成果。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己舜螖档脑黾咏o帶來了諸多負面作用學生所帶來了諸多負面作用,包括高中教師重成績輕教學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教師創造性成果含金量偏低,學術成果重量不重質,教師學校管理部門產生對立情緒,這使得教學工作者把大量時間用在了應付考核、完成工作量,一部分教師對教學工作失去興趣和信心,對教學工作急功利進,不能潛心做學問。[3]
3.教學目標不明確
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日常學習任務較重,容易出現疲勞的現象。因此,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興趣等現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一味的向學生強加知識,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同時,數學作為一門公共課,需要學生合理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且作為一門思維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與探討,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難達到教學目標
二、高中數學教學融入建模思想的應用
1.做好課前準備
為了更好地將建模思想到高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積極做好課前準備。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進行了解,從而制定好教學計劃。在模型的準備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模型的使用進行規范,避免傷及學生或教師。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是充分了解建模思想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益處;其次,在對問題進行假設的過程中,其假設的問題需根據學生的接收能力,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便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信息處理》問題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對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統計,如我國進行的人口普查、每年的GPI、GDP統計等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為學生建立統計模型,便于學生更直觀的接收信息處理的知識點。[4]
2.提升教師授課技巧
以融入建模思想的高中數學授課過程中,注重課堂知識內容的講解;在模型建立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對其先進行構思,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其次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幫助,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實際生活中動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建議函數模型,誘發學生探討意識。如某市場正銷售蘋果,已知進價為4元一斤,售價為5元一斤,平均每天賣40斤,價格每降低0.5元就能多銷售5元,為了賺得最大利潤,商家的售價可為多少?最大利潤是多少?教師即可通過建模思想解決二次函數問題,讓學生通過解答得出最終答案。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授課技能,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5]
3.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其教學評價工作離不開建模思想中模型的分析、檢驗以及應用。模型的分析是指,對學生所計算出的結果進行數學上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不同的解題思路作出不同的計算方案。模型的檢驗是指,教師將模型分析結果與實際情形進行比較,以此來驗證模型的準確性、合理性和適用性,在分析過程中,如果模型與實際相吻合,則需要教師對計算結果給出其實際含義,并作出解釋;相反,如若模型與實際不吻合,則應該對假設的問題進行修改,并再次重復建模的過程。通過此過程的完成,來對學生做出評價,給予適當的鼓勵,并及時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建模思想意識得到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到高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建模思想的益處;其次,通過提升教師的授課技巧,利用模型的建立于求解,加上多樣式的教學解題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需要教師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對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對比,并對學生做出評價與鼓勵,培養學生檢查校驗的能力。最后也需要教師不斷地對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建模思想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鄔健.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J].學周刊,2018(36):57-58.
[2]劉彩紅.數學建模思想融入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17.
[3]毛文波.感悟模型思想結構模型思維——以《小數的意義》教學為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4):360-364.
[4]謝登亮.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建議[J].新課程(中學).2018.
[5]王鐵成.給予數學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