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BIM技術的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信息化建筑工程教學技術在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效果最顯著的BIM技術就是其中之一。該種技術常用于建筑工程研究,如能有效地將該種技術應用到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當中,不僅可以極大的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建筑識圖能力和建筑構造設計能力。本文主要就運用BIM技術的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做了簡要的分析,以便于進一步提升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BIM技術 建筑工程 識圖 構造 教學改革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建筑工程行業對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度正在不斷提升?;谶@一發展趨勢,建筑工程專業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的信息化改革。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要想有效地實現這一教學改革目標,必須要將BIM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改革工作當中,而要想保證該項技術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必須要從提升建筑工程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優化革新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三方面著手進行具體的教學改革工作。[1]
一、提升建筑工程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是BIM教學技術應用工作以及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第一執行者,其綜合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BIM技術在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當中能否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建筑工程專業教師自身必須要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必須要準確充分的利用互聯網平臺搜集一些關于BIM技術的信息,有效地分析該種技術與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的共通點,然后依照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與此同時,相關的教師必須要積極努力的參與到學校所開展的終身教育活動當中,通過接受定期的培訓來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保證自身能夠熟練的掌握BIM教學設備,進而不斷的提升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余時間,必須要重視自身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在課堂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調動課堂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在課上積極努力的發言,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當中。[2]
二、優化革新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諸多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相繼出現在了建筑工程專業教學領域當中,并且在該種教學領域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方法的信息化改革已經成為建筑工程專業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在這種大環境下,要想保證BIM技術能夠有效地應用到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當中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師必須要結合BIM技術的特點以及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的需求不斷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革新。為此,首先,在識圖教學當中,必須要落實基于BIM技術的三維教學法,該種方法主要指的就是利用BIM技術構建出建筑物的虛擬結構模型,將傳統的文字理論知識進行具象化處理,這樣不僅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建筑識圖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實際講解二維圖紙二維圖紙平立剖面圖知識點期間,可以將建筑物的二維圖紙平立剖面圖通過BIM技術設計成三位建筑模型,并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到二維圖紙平立剖面圖知識的要點。其次,在進行繪圖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落實基于BIM技術的三維建模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際進行繪圖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的了解Revit繪圖軟件的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運用該種繪圖軟件將一些較為典型的建筑物的模型繪制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度,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對于建筑物模型的理解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建筑繪圖能力。
三、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設計是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最為關鍵的工作,課程設計的優質與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實際運用BIM技術進行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保證教學課程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科學合理性。建筑工程專業教師必須要將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進行準確的階段性劃分,具體可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其一為識別、讀取二維圖紙教學階段,其二為實踐應用BIM技術構造建筑模型教學階段。在實際設計識別、讀取二為圖紙教學課程期間,教師要將傳統授課方式與移動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地融合,在課前,教師要通過信息化設備發布預習任務,然后上傳與之相關的微課教學視頻,供學生預習使用。在講課階段,建筑工程專業教師要設置出具體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然后再講解重點難點,在課程即將結束之時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測試。在實際設計實踐應用BIM技術構造建筑模型教學課程期間,教師要通過信息化設備發布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建筑物,并引導學生在課前利用BIM技術進行建模訓練。在課上教師要設置出具體的建筑構造建模題目,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建模訓練,并展示其所制作的三位建筑模型,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幫助其糾正錯誤之處,以此來保證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升建筑識圖能力以及建筑構造建模能力。[3]
結語
現階段,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信息化改革已經成為建筑工程專業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有效的將BIM技術應用到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當中,不僅可以極大的替身該項課程教學的質量,同時還可以極大的提升該項課程教學的效率,另外,還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理論實踐應用能力,以及信息化技術掌握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相關的執教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要將工作重心放到運用BIM技術的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上,結合BIM技術的應用優勢,以及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改革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以此來保證自身能夠實現既定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建超,張丁元,周靜海.BIM技術在建筑類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7(1):161-164.
[2]徐桂明.BIM視野:高職土建專業課改困境的突圍之道[J].教育教學論壇,2014,6(33):11-16.
[3]張龍,李十泉.BIM在土木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41(29):254-2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