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教改明確指出要對現在的教學模式作出改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制約,使教師教學效果與實際設計不符。本文從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從課堂教學氛圍、教學目標、課前導學、教學情境、課后作業等五個方面,就解決初中生學習數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意見。
  關鍵詞:初中 數學教學 課堂效率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邏輯性以及創造性的學科。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數學逐漸滲透在人們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初中數學是對小學數學的升華,在小學數學的基礎之上,對數學進行更深入地研究。這需要初中生具備較好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多數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只注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印象停留在做題上,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1]
  一、營造積極教學氛圍
  一個積極的教學氛圍可以幫助教師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為教師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供空間。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應當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積極對待工作崗位,明確自身“教書育人”的責任。其次,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重視、理解、尊重、愛護、提升、發展學生的精神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需求以及未來的發展,重視挖掘學生的潛能,重視樹立學生的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并將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意識作為基本目標。再次,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心理以及情感變化,定期與學生談心,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認可以及尊重,使學生正確看待數學的學習。最后,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及時輔導學習退步的學生。[2]
  二、設計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當認識到課堂的教學時間并不支持教師將教材上的所有內容都傳輸出去。如果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之內讓學生充分吸收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那么就需要教師設計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其一,與其他數學教師共同備課,圍繞某一章節對其進行探究、分析,深入挖掘數學知識,并將其中的重點、難點知識歸納總結出來,為其設計課堂訓練。其二,堅持創造性的數學教學理念,將過去的知識性教育轉變為創造性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作為基本的數學教學目標。如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將整合出來的數學知識拍攝成小視頻,把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以動態圖像加聲音的形式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數學的趣味性,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其三,合理設計課時內容,延長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學,減少學生容易掌握的知識講解。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一章《證明(二)》為例,第一節《你能證明他們嗎?》中含有幾條公理,這是學生學解證明題的基礎,教師可以將其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公理拍攝成視頻,通過課堂訓練幫助學生學習公理。并通過延長教學時間促進學生探索證明的思路、方法,掌握綜合法的運用,教會學生證明的基本步驟以及書寫格式。
  三、優化課前導學
  課前導學是將學生引入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以往的課前導學,多數教師并不會在知識的銜接處耗費太多的時間,而是直接對學生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學生在剛完成另一學科的學習后,并不能很快地進入數學學習的狀態。這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當堅持主體性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將教師實施的客觀教學活動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其一,教師可以運用設問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好奇。其二,教師可以運用游戲的形式,強化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對舊知識進行鞏固。還是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第一章《證明(二)》為例,在教學三角形的證明之前,設置疑問:(1)怎樣判別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滿足什么條件時便成為等邊三角形。(3)你認為有一個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嗎?[3]
  四、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教學情境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形象性、學科性、問題性以及情感性,是教師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具象化的重要環節。生活性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在生活環境中探索、發現數學的痕跡。形象性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形象與抽象的關系。學科性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數學的學科特色,凸顯學習重點。問題性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可以引發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情感性強調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這些特性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教師的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應當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五、分類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檢驗,也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過去,大多數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對數學題的難易程度進行區分。這就使得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產生了心理壓力,從而厭惡數學。因此,教師應當根據班上學生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分類布置課后作業。與此同時,嚴格控制作業量,使其保持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簡單的數學題,要求其書寫工整且做題準確率高;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布置稍微復雜的數學題,在鞏固其基礎的同時提高其數學能力。除此之外,為防止抄襲作業的現象發生,教師可以單獨給長抄作業的學生布置作業。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教師應當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緊抓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入手,合理選擇教學方式,科學調整教學時間?;趯W生的學習興趣,對課前導學進行優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為準,分類布置課后作業。
  參考文獻
  [1]黃文君,楊婷秀,陳黎媛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法[J].新課程(下),2012,(02).
  [2]梁西寧,張滿,楊懷,李娜娜.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興趣教學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0).
  [3]張寶梅.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2,(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