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學習語文的習慣,教給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寫作的好范文。教師們精心準備的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從中學到字詞句知識,對于課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等寫作知識也要進行總結。但是,學生對這些知識卻不會靈活運用,造成每到作文教學時,老師講得頭頭是道,而學生卻不知如何開頭?內容卻像流水賬。對于作文教學,教師對習作指導又不能完全一個模式、一個套路,這會讓學生沒有自己的個性,缺乏創意。而在批改作文時,你會發現有些學生的習作錯字連篇,詞不達意,上句和下句缺少邏輯性等等問題全都顯現出來,真是一塌糊涂。
那么,對于以上寫作亂像,語文老師要讓學生明白作文重要地位,還應想辦法,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讓他們在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寫作。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課堂教學,積累課文中的寫作經驗
“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對每一節語文課都會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方法,如文章結構,修辭手法、說明方法、觀察方法等寫作技巧。在教給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強化,這樣學生慢慢才會從中領悟,慢慢學會應用。文本中特別是要求背誦的課文,積累好詞好句,仿寫段落、小練筆等這樣的練習,都應讓學生認真去完成。如練習仿寫,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種寫作技法,為以后習作做鋪墊。我在教學《小草》一課時,文中2——5自然段都是以古詩名句開頭,來贊美小草的優秀品質,于是我就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進行句式仿寫,學生根據學過的古詩,來贊美其他植物所具有的品質。學生利用學過的梅、蘭、竹、菊的詩句來贊美四君子的高尚品質。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定會從模仿中有所創新和靈活應用。因此,文本中的寫作知識點不能遺漏,并做到給學生精細講解。
二、注重加大課外閱讀量,拓寬寫作思路
我一直認為,多讀有益的書籍,是一個人終生的學習習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捌迫f卷”是說要多讀書,書讀得多,知識才充實,寫起文章來才能滔滔不絕。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不會閱讀的同學也不會寫作,因此必須加大閱讀量,擴展閱讀面,為寫作奠定基礎。
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寫作能力,不一定非要讓他們讀諸多經典名著,去了解名著中的寫作特點,分析人物關系;不一定非要他們讀優秀作文選,套用別人的美詞佳句。畢竟每個孩子的個人喜好不同,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喜歡的書籍。如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科普知識類、校園主題類、漫畫類…….讓學生從不同知識領域,豐富自己的視野,拓寬思路,學生有了豐富的知識,寫作才會有獨特的思路和見解,寫作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告訴我,讀課外書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支持,導致有些學生不愛讀課外書,沒有讀書的習慣和意識。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建議老師應做好與家長溝通工作,對學生進行指導性的閱讀。如每周規定學生應讀哪種書,讓學生把讀書當做一項作業去認真完成。教師還可以辦一些讀書活動,展示學生的讀書成果。這樣逐漸引導學生喜歡讀書,慢慢拓寬書籍類別,從而為提高寫作能力做準備。
三、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積累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畏懼作文,是因為“無話可說”,找不到寫作的源泉,由于生活、學習、各種活動參與面比較狹小,活動圈子窄,視野不開闊,思維受限制,導致這樣的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或寫作時無話可寫。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老師應當放手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周圍事物,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如在教學《我喜歡的地方》這節作文課時,當我講完寫作要求時,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地方,從哪里寫起,而見多識廣的學生馬上就知道自己要寫什么,怎么寫。去過植物園的學生,以游覽的足跡去描寫植物園美麗的景色;去過游樂園的同學,以玩游戲的順序來描寫;有的同學雖沒去過什么特殊、好玩的地方,但是在他的眼里,最美最熟悉的地方也就成了最喜歡的地方了。如有的學生寫《美麗的校園》、《冬日里的農家院》等,再熟悉普通不過的的場景,在他們的筆下都能寫得那么溫馨,那么有感情。所以說,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寫作創新的起點,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了解一些寫作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好材料關???、聽、想,讀認識活動,沒有認識活動就沒有表達內容,認識不真不深,表達也就言之無物,流于膚淺,也就不會感動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適時地組織一些活動來 幫助學生“找米下鍋”,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觀或調查,適當加以引導、點撥,這樣學生寫起來因為有話可說一般就不會感到太難,而且內容也充實多了。
積累寫作素材,還要做到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學生把生活中點滴都寫在日記里,這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習寫作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寫法不限,自己喜聞樂道,哀苦愁思的事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抒發的空間,能夠寫自己真實的事情和感受,如:每當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參加完學校的活動等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同學之間的友誼,矛盾,記錄自己的成長足跡,這都是平時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匯聚成學生寫作的源泉,這對他們的以后寫作有很大幫助。
四、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
對小學生作文不能不加指導,放任自流,但也不能指導過細,前者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后者低估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作文指導要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只有使學生自己真正想寫,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文章。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活動化作文教學法是一條很好的途徑?;顒踊魑慕虒W是一種新型的作文教學思路,通過組織各種課內和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寫作環境環境,讓學生有料可寫,有料想寫,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學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耳朵聆聽,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才稱得上為真正的習作,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寫作能力是一個人終生受用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從小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訓練出來的, 只要教師能從學生現實情況出發,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節課的作文教學,就會摸索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指導之路。讓學生在作文中綻放光彩,在作文中表達真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