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習環境設計”原理的幼兒區域環境創設與優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重要的游戲活動之一,積極影響著幼兒的教育發展。本文從學習環境設計原理出發,闡述了學習環境設計理念對區域環境創設的意義,并基于學習環境的界定、特點以及本質,分別挖掘了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優化的運用,進一步提升區域活動的價值。
學習環境 設計 幼兒園 區域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1-0040-01
環境作為對影響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倍受幼兒教育者的關注。其中區域活動作為對集體教學課程的“隱形補充”和“課程游戲化”的重要一環,對促進幼兒核心素養、認知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我們仍可以發現許多教師依舊在走區域環境創設的“老路”。如只關注物質材料創設,忽視環境的交互;區域活動空間狹隘封閉、孤立無聯系;環境內容一成不變、成人審美等等。我們如何在一個新時代、新形勢下站穩“兒童立場”,創設一個以兒童為中心、適應當下兒童需求、支持兒童完整發展的區域活動環境呢?“學習環境設計”理念告訴我們,21世紀學校的學習環境的創造是建構一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彼此互動、能回應的應答型的環境。這和立足“兒童立場”創設并優化區域環境的想法不謀而合。
1.學習環境設計對區域環境創設的意義
?。?)學習環境的界定。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在《開墾“學習環境設計”的荒原》中提出,學習環境有一個最概括的界定,就是學習者周圍的環境。在教學當中則是指影響兒童學習的場景性的、背景性的那些要素。比如區域中的墻面、道具等等,屬于物的要素,教師和幼兒就屬于人的要素,這些要素之間進行交互的過程,構成一個學習環境。
(2)學習環境的特性。學習環境的本質上指的是學習場,就像物理學上的磁場一樣,即使沉默也可以傳達信息,同時學習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兒童的不斷發展呈現線性的變化。因此一個學習環境具有“互動性”和“動態性”兩大特性。
2.學習環境設計在區域環境創設優化中的運用
?。?)從學習環境的界定來設計區域環境。學習環境的概括界定決定了兒童學習的區域絕對不止于在一個封閉的活動室。以德國的“林間幼兒園”和英國的“森林學?!睘槔即蚱屏藢W校的空間界限,將戶外環境“搬進了”區域活動。因此,我們在理解“學習環境”概括界定的基礎上,展開了初步的探索。
我園正門對過便是社區公園——白洋灣公園。我們充分結合所處地理優勢,利用公園資源,帶領孩子們組織開展一系列“走出去”、“拿進來”活動。“走出去”,幼兒獨立徒步環走公園、野營、放風箏、制作長青地區春季民俗小吃“草頭餅”等活動;“拿進來”,收集自然材料、創設自然化區域環境等,營造了一個猶如“大自然”的兒童“后花園”。
?。?)從學習環境的特性來設計區域環境。設計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必須同時具備“動態性”和“互動性”兩個特點。幼兒的發展存在階段式的關鍵期,不同的因素在不同階段的更新、變化都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因此對于幼兒長時間相與的區域環境而言,需要“以動制動”才能不斷滿足幼兒的需求變化,一個具有動態性的“活環境”是優化區域環境的必要因素,一個能讓幼兒與之溝通的“互動性”環境是優化區域環境的必要途徑。如科學區提供游戲“可愛的小雞”,幼兒起先對擺弄小雞身上的不同部位進行完整拼搭很感興趣,但是很快幼兒已經不滿足“小雞”一種動物了,此時教師應及時根據幼兒的需求,調整任務驅動的圖示、游戲的材料以及相應的氛圍烘托,推進幼兒順利進入第二階段的游戲進程,滿足幼兒的階段性需求。
3.從學習環境的本質來設計區域環境
(1)學習動機。如在小班的區域環境中,應設計選擇貼近小班幼兒生活經驗的情境內容,多投放可愛有趣的生動形象:小動物、玩具、糖果、家人照片等,材料的選擇上也應傾向選擇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引導幼兒自然進入區域進行游戲,而不應該呈現“字大圖小”的區域圖標、規則牌等,這些都不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
?。?)自主學習。此處所談的“自主學習”,更多關注于在區域環境中,如何通過對材料擺放的設計,激發幼兒的興趣,實現幼兒的自主學習?!坝幸饬x擺放材料,引起兒童關注和興趣?!?
在區域環境中擺放材料時,教師要注意材料的秩序美觀,我們可以將材料進行歸類、整理和擺放。例如在美術區創設一個等同幼兒身高的材料架,在足夠的架子平臺上分類擺放不同的美術工具,將材料架放在美術區的公共區域位置,讓四周參與游戲的幼兒都能從中迅速、快捷地取放材料,不受空間、高度的束縛。
(3)合作互動。區域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如美術區制作好的衣飾作品,可以提供給表演區作為道具,一個完整的區域環境是各區之間相互合作互動所構成的整體系統。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利用不同區域的有用因素,實現游戲教育資源的整合,不僅能讓幼兒更投入到區域游戲中去,潛移默化中完成與同伴的互動合作,更在無形中培養了幼兒變通思維的能力。
?。?)自我評價?,F行區域活動中的評價,絕大多數都是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但是“學習環境設計”所指的評價實際上是形成性評價,評價本身必須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更多的是強調評價主體應該是幼兒自己。我們應為幼兒提供能自我思考與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及時記錄并思考,實現對自我學習的實時評價。例如在區域中提供畫紙與畫筆,讓幼兒在游戲后畫下今天的游戲感受、未解決的問題等等,將記錄進行懸掛裝飾,既美觀、又將區域還給幼兒,讓環境回歸本質。
以學習環境設計理念為引導,基于“學習環境”的界定、特性和本質,深入理解其內涵,探索挖掘其中對幼兒園環境設計的原理導向,可以創設有效的、有價值的、有實踐性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教師應積極鼓勵幼兒共同進行環境創設,讓幼兒更好地融入環境,建立與環境的安全感和親密度,給幼兒一個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幼兒園,真正讓幼兒“站立在正中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