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經驗的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創設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情境創設猶如小班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助推器”,使幼兒的學習不僅是一種行為上的參與,更是一種心理上、智力上的積極互動。將個別化學習融入情境,可以讓幼兒獲得游戲體驗,呈現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學習過程,這樣才會顯示學習的活力和魅力,學習才能被幼兒喜愛和接受,從而讓幼兒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
關鍵詞:主題核心經驗 情境性 水墨熏陶
【中圖分類號】G 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7-0037-02
小班幼兒喜歡在情境中學習。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學習一般在游戲中完成。在游戲中,幼兒往往伴隨著各種假想的心理和行為,即便回到現實情境中,仍喜歡把自己當成游戲情境中的人物,并不斷展開活動。因此,教師應結合主題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和材料,創設生活化的游戲情境,幫助幼兒盡快融入角色,投入活動。
1.主題核心經驗的結合
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創設必須全部圍繞主題核心經驗來做。我在創設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時,以前常常在每個主題下,為每個區域設計兩到三種活動,往往不根據教材下主題的提示點,簡單的說,就是在每個主題開始前,還未完全把主題目標吃透,所以主題核心經驗更是把握不準,設計出的活動,看似是這個主題之下,但未把核心經驗滲透其中?,F在,在每個主題開始前,都會先明確主題活動目標,學會梳理主題核心經驗點,還要能選擇、設計適宜小班幼兒的活動內容。
?。?)分析主題目標,梳理細化主題核心經驗的思路
每個主題活動都具有所指向的主題目標。在設計主題背景下的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時,我們首先要分析主題目標,把握目標中的關鍵詞,素材點的內容,將主題核心經驗進行梳理、細化。
?。?)圍繞核心經驗,挖掘個別化學習材料內容的思路
圍繞核心經驗,結合素材點的內容,在挖掘活動材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可以按以下三步驟:
步驟一:圍繞核心經驗、選擇適宜的內容
步驟二:分析活動內容、劃分涉及的領域
步驟三:圍繞主題核心經驗、平衡各領域內容
比如在《小司機》的主題下,結合主題核心經驗的其中一條,認識車輛的特征,設計了一輛掛滿一次性紙杯的彩燈車,孩子能用各種手絹、棉花、紙巾、垃圾袋、手工紙等塞滿紙杯,也能用各色橡皮筋、發圈套滿一次性紙杯,輪子可以用瓶蓋擰一擰進行裝飾,孩子手部的小肌肉被充分鍛煉起來的同時,也體驗了裝飾汽車的樂趣。
又如在主題《三只熊》中,我們在主題開始前,對核心經驗進行了剖析,結合比較、歸類這一核心經驗,在“玩具商店”的創設中將歸類的概念滲透其中,小班的歸類概念需要在游戲化的環境中引導,我們一共有三幢房子,有毛茸茸的房子、會唱歌的房子和紅色的房子,孩子可以在涂鴉墻上找找喜歡的玩具,又可以到玩具箱里翻翻喜歡的玩具,與同伴一起將玩具送回家。
結合《好朋友》主題中的核心經驗,喜歡自己的朋友,愿意與朋友一起活動,創設了捉迷藏活動,在捉迷藏活動是一個全方位觀察、尋找的活動,針對小班幼兒行動伴隨思維的特點,讓孩子在爬上、鉆下,上下左右里里外外各個地方尋找,找到朋友的背影后,去背景板上找一找朋友的正面,孩子在游戲中關注同伴,發現著同伴衣著、鞋子、手、發型等的不同。
2.游戲情景性的融合
小班幼兒的特點是喜歡有場景的、情景化的游戲,要讓孩子帶著情感去融合,并將核心經驗融入其中。小班幼兒喜歡在情境中學習。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學習一般在游戲中完成。在游戲中,幼兒往往伴隨著各種假想的心理和行為,即便回到現實情境中,仍喜歡把自己當成游戲情境中的人物,并不斷展開活動。以主題核心經驗為依據設計情境,將活動目標自己滲透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當我發現辛辛苦苦做出的東西,幼兒玩了一兩次后就不再感興趣,心灰意冷,于是開始反思,這也就是游戲化情境創設的最初來源,讓幼兒帶著情感去玩,以主動代替被動。
比如在,小班第一學期我針對小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設計了動物樂園,結合《學本領》《小兔乖乖》主題活動,提供了夸張可愛的小兔形象,孩子在搖搖、聽聽、拆拆各種盒子中找到蘿卜后再去喂兔子,這個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豐富了找蘿卜這一情節,使個別化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得到了增強。
小班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時期,因此,我們設計的游戲化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內容,也應具體直觀的形象,比如在《小醫生》的主題活動下,我們創設了為小動物進行包扎的活動,孩子可以根據圖片提示看出動物們受傷的地方,進行選擇性的纏繞包扎,并將治療后的動物按病床的顏色進行配對送回病房,更有情感的體驗、遷移,為動物病人鋪床、蓋被、端水等。
為了培養小班孩子初步的規則意識,針對小班孩子看不懂任務卡、示意圖的年齡特點,我們創設了小醫院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內容,孩子在醫院里能直觀的進行配藥和配藥水,孩子特別喜歡配藥水,因為這是一個顯性的結果,在藥水瓶里加上相應的顏料,搖晃后就能出現對應的顏色,深得孩子的喜愛。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指導用書中創設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內容對于孩子大動作的發展較少,因此,我們創設了蘋果園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內容,孩子在蘋果園里可以畫畫、做做、裝飾蘋果,也可以將自己的蘋果掛在蘋果樹上,更可以提著籃子到蘋果樹下摘摘蘋果,孩子從桌面的活動延伸到了墻面、懸掛物的互動。
孩子的合作能力需要老師給予支持,在小班第一學期后期,孩子有了初步的同伴意識,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游戲性強的四方體停車場,孩子可以在停車場的上方根據車子的顏色、外形等進行停車,當車子需要開到地面時,他們的選擇就更多了,可以選擇全封閉的管道道路下滑,也可以兩兩配合拼搭車道,一個孩子開車,一個孩子需用手或其他物件擋住小車使之改變下滑方向。
3.園本特色的滲透
兒童水墨畫作為一種特定的、有效的繪畫方式和表達風格,對幼兒進行基本的國粹熏陶,培養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和素質奠定起到了不可比擬的作用。 水墨畫有著它獨特的繪畫方法,它不同于蠟筆畫,可以用鉛筆把圖繪畫好再慢慢著色,而水墨畫只能是好丑一筆過,絕對不能復筆,更不能像涂色那樣把圖形涂出來。針對這一點,在創設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我大量運用了水寫布,孩子在水寫布上能大膽表達表現,畫錯了等水干后又能重新畫,讓幼兒對水墨畫不再抗拒,有自信,更大膽。比如,結合小花園主題,我用視頻播放的方式,讓孩子用毛筆在水寫布上模仿小草從土壤里長出來的過程。
幼兒對水墨畫一旦有了興趣,注意力往往特別集中,感受也就深刻,大膽地、無拘無束地把事物的感受,結合自己的想象,用獨特的語言表現出來,之后的一次大教研活動,又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在注重想象、大膽作畫的培養的同時,將技能添加進去呢,于是我結合主題《小花園》、《雨天》有了這樣的嘗試,結合雨天的核心經驗感受雨天活動的快樂,體驗下雨的樂趣,我提供了滴管、毛筆、顏料、傘的輪廓,讓孩子從平面的用滴管模仿下雨下到小花傘上,到墻面上用毛筆蘸上藍色的顏料,用側鋒練習下雨,而在小花園中,用毛筆筆尖模仿畫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樣子,在情境中練習毛筆的筆法,讓孩子從枯燥中走出來,也順應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
而在動物畫畫衣主題下,我大膽在水寫布上畫上了動物的形象,讓孩子能根據生活經驗為動物畫上花紋,但是老師的預設有點脫離孩子的實際,因此,我得到的反饋,不是孩子將整個動物都涂黑就是不理不睬不去畫,只有一個孩子在我創設的動物樂園的情景中,找到了有關動物皮毛的認知,模仿著給動物畫花紋,但是其他孩子的不知所措讓我開始了反思與調整,我創設了一塊黑白皮毛動物的展板,孩子在觀察中,得到了動物皮毛的認知,這塊一直無人問津的水寫布,終于門庭若市了。
4.結語
個別化學習活動情景性創設對小班孩子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一切的個別化學習活動都離不開對主題核心經驗的解讀和把握,更明確了下學期,我要基于兒童而創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在觀察幼兒行為后,不斷反思,嘗試調整。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基〔2001〕20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季湄,馮曉霞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