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學習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性的課堂學習方式。所謂“高效課堂”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教學時間獲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效益。筆者對所在區域學校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效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進行了幾點有益的思考:
一、學生自主學習如何才能有效持久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生活和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與培養起來的,是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師應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建立良好的習慣,把精神上的滿足感變成學習的內驅力。老師要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贊賞與鼓勵,不要過于注重成績,只要他努力了,就應及時地給予肯定,學生的自我成長就是在這樣的鼓勵和期望中完成的。
二、小組合作探究的實效從何而來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高效課堂”的名片,但在課堂實踐中常見到優等生一言堂,其他學生人云亦云,一些差生游離在小組學習之外,小組合作學習變成了走過場。讓小組合作學習有實效,是高效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因時而動選擇時機。通常適合采用小組學習的時機有:(1)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2)獨立探究遇到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一些課堂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獨立思考時會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從而產生新的靈感,解決問題。(3)出現思維交鋒,智慧碰撞,有不同意見 “眾說紛紜”時。老師這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就能發揮它特有的作用,讓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傾訴,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組員構成的合理性,要有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建立學習的“多元世界”。三是小組成員角色分工應是動態的。
(3)小組學習的時間要充足。一些教師課堂上組織開展小組活動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才開始幾分鐘就叫停。這樣的小組活動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還容易使學生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教師要保障合作學習的時間,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質疑、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啟迪。
?。?)小組評價激勵方式多樣化。我們在一些課堂上看到當小組代表發言時,往往是“我認為……”、“我覺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組意見,而僅僅是個人看法。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講得真好!”、“你很有見解。”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的發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于對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過程與方法的評價。因此教師的評價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助、互補、互促;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質疑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都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與激勵。
三、高效課堂中的學生展示如何好中出彩
學生展示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是學生課堂話語權的最集中體現。通過展示,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成果,提高思維品質。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缺乏長期的訓練,以及有效的方法指導,結果學生往往不敢說,不敢寫。要使高效課堂中的展示好中出彩,以下幾點要做好:
(1)留夠時間,營造氛圍。這是一個要老師長期堅持訓練的過程,功夫要下在平時。首先,教師應當把課堂展示作為教學的一個基本環節,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示,不要中途打斷或剝奪學生的展示。其次,課堂展示做到“六讓三允許”: 即書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講,問題讓學生提,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動手;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表達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合理質疑。
?。?)學完再展,合理分工。展示是課堂較難掌控的教學環節,組織不好就會導致散漫、耽誤時間等問題。因此小組展示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小組成員都會了才展示。這樣保證學生在展示前在小組內有過充分的交流學習,確保學習有效性。2.小組長只作補充,不展示。這樣避免小組長代替其他組員展示,導致有成員游離在學習活動之外。3.不同組員展示獲的評價值不同。學力較低的組員展示時,獲得的值高,這樣可以激勵他們積極發言,為小組賺“積分”,避免能力強的組員包辦一切。4.其他同學或小組展示過的內容不再重復,確保小組展示更有質量。
(3)精心設置,層次有別。教師設置有思維空間,有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精心組織語言,梳理邏輯,規范表達。老師的問題設置要做到:照應學習目的;要有從記憶到理解到思考的不同層次。同時,不同層次的問題,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展示,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
?。?)靈活隨機,形式多樣。展示任務要有一定隨機性,而不是事先安排好,這樣能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關注度。老師要根據班里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具體要求建立完善的、靈活的展示方式,如板書,使用投影儀、小組表演等。
(5)適時介入,有效掌控。學生展示的時間教師常常難以把握,導致課堂教學任務往往不能按時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敏銳地對學生展示的價值作出判斷,要隨機應變,適時介入,有效掌控教學時間,保持教學的高效性。
總之,只要教師勇于高效課堂實踐,勤于思考教學中出現的現象,不斷探索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科特點去設計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會不斷提高,高效課堂就會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殿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