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學習指導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93-01
城郊農村小學的學生由于留守兒童的比重高,家庭教育的缺失,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降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這些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由于老人的溺愛,所以疏于學習。作為一名工作在城郊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其責任重大、工作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特別是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指導更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重視低年級的口語訓練
少數語文教師在認識理解上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作文教學是從中年級開始的,其實不然。作文教學應從訓練口語開始,廣義的說,是應從聽話、說話開始。所以,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如果沒能很好的進行聽說訓練,那么到了中年級再進行純作文指導,對學生談作文,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學生以下幾個能力的培養:
1.朗讀能力的培養。朗讀能力的提高,能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多創建學生的閱讀平臺,給與學生實踐的機會,以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回答問題的方式也應由短到長,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3.多創建生生互動的平臺。引導學生講故事,復述課文,講聽結合,讓聽故事、復述課文的同學交流聽的體會與收獲。創建學生自由辯論的平臺,給學生自主說講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說講興趣。
4.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注重口語的表達的技巧,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總之聽說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提高作文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
二、注重課文學習中作者寫作方法的學習與指導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運用能力,而我們學習的每一篇課文又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范文。所以,我們在學習課文字、詞、句和內容情感的同時,應注重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情感的表達手法等方面寫法的學習指導。(1)課文的寫作順序的指導。一篇課文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是寫作的最低基礎,也是對學生習作的最好示范。所以應以課文為文本讓學生掌握常見的寫作順序。(2)作者表達方法的學習指導?!叭朔Q”的選擇,修辭手法的運用,注重事物的特點等等。表達方法是寫作感情豐富的基礎,也是寫作必須具備的要求。(3)思想感情的表達。學會抓重點詞句、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描寫等的學習指導,適時讓學生練筆,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只有學會欣賞作品,才有可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課文教掌中對作者寫作方法的學習,實際上也是對學生作文指導的延伸,所以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忽視作者寫作方法的指導與學習。
三、加強寫作的最基本方法的學習指導
要讓學生會寫作文,寫好作文,就必須讓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
首先讓學生把事情表達清楚,條理通順,就必須讓學生掌握寫作順序:(1)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例如:像一些敘事寫人的習作就可以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2)按空間位置的變換順序寫;例如像一些描寫景物、事物的習作可以按照空間位置的變換順序寫。(3)按邏輯順序寫。主要是針對一些說明類的習作,這一類的文章運用此方法寫比較合適。
其次是要想把事情寫得更加具體生動,就要抓住事物的特點:(1)讓學生學會不同的觀察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描寫事物。(2)讓學生把課文中學習到的多種修辭手法靈活的運用到習作中。(3)會根據習作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表達方法。
再次是把事物寫生動,善于表達情感。注重人物的外貌、對話、神態、動作及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達情感。
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良好的寫作習慣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要前提。要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必需注意以下幾種能力的培養: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寫讀書筆記。(2)摘抄閱讀作品中的優美詞句。2,養成良好練筆習慣;學習寫記事、自然日記。3.養成良好激情寫作習慣。留意身邊的人和事,隨時隨地把所感所想寫下來。
五、教師“下水”,激發學生習作熱情
作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僅是動口還要動手,還要帶領學生共同實踐,而帶領學生作文實踐的最好辦法,就是教師大膽“下水”。教師“下水”的示范作用,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對自身的寫作水平也是一個促進.下水方知水深淺,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就將自己寫的作文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讀看,在此的基礎上,聽聽學生的意見,再結合“下水”的體會,與學生交流作文過程中獲得的感性認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