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學生只有對所學科目感興趣,才能把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隨著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才能得到保證。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愉快教學;興趣培養;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27-01
在這幾年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景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先決條件。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 培養學習興趣
情境美是音樂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教師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自覺地運用審美因素,按照音樂教學的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獲得審美體驗,陶冶情操。
?。?)創設藝術情境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種特殊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學生動情先得教師動情。比如;組織教學時,教師優雅的儀表,親切而真誠的問候,清晰簡潔的談話,優美輕盈的背景音樂等,都會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與愉快。使其產生良好的音樂審美心境,這便是與音樂審美注意相伴隨的那種特定情緒。即一種對音樂學習期待的、期盼的、渴望的情緒。我們可抓住課前這一環節,著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情境導入。也就是說,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心理,將它帶入美得旋律之中。具體做法:A;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隨教師做行進間的律動;B:在教師的琴聲伴奏下做有節奏的動作,美滋滋地走進去;C:邊聽樂曲邊欣賞教師那親切的教誨,步入課堂。進入快樂而輕松的學習之中。這樣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創設奇妙的情境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不僅適應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同時也適應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于音樂教學的起始階段和結束階段,可起到愉悅以表示,一個一個接下去唱,直到無人唱為止。然后談體會和構思。如;根據一個同學設計的旋律線“××××︱×-︳一個接一個唱出56 53︳2-︳,23 53︳2-︳,35 16︳5-︳,56 35︳3-︳,35 65︳1-︳……最后唱得是否符合旋律的要求,也可以請大家談談所唱旋律是表現什么畫面和意境,他們情趣盎然。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要贊美的事物,他們用美好的聲音,豐富的表情,優美的動作恰當地表現音樂,在音樂活動中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表達能力。
音樂教學的情趣性,體現了教學美得屬性,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同時也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 增強學習興趣
“重結果輕過程”,這也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是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在此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重視過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知識,又增才干。
在進行音樂實踐的活動中,學生的情感隨音樂的發展產生共鳴與起伏,在不斷的體驗中感受、領悟、發掘音樂的情感內容,得到美的熏陶與精神的升華。一般傳統的教學只片面的讓教師將知識的結論直接傳給學生,從而忽略了知識的結論產生的過程。經過用自己身體親身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后所學到的知識,在學生腦中留下的痕跡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已的體驗后產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鐘都是有效的。“給”是給永遠死的知識,而只有通過恰倒好處的“導”,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由感而發”,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最牢靠和頗具意義。如我在給學生上《快樂的音樂會》一課時,曲中出現了胡琴、喇叭、銅鼓的字眼,以及這三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孩子們由于年齡小,平時的積累有限,所以我找來了二胡的錄音磁帶,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讓他們自己吹、自己聽、自己敲,通過親身的體驗感受,對這三種樂器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在后來的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能順暢并且較清晰的將這三種樂器的名稱和各自發出的聲音唱出來。直觀教學遠比抽象教學來的快與直接。過程遠比結果重要!
綜上所述,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景,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孔輝輝.小學生音樂興趣與自信心培養[J].教育,2018(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