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我們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畏懼心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因此我們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有針對性的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筆者將針對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興趣激發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和研究,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學習興趣;有效策略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驅力,當前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學習自主需求的內在原因,做好激趣教學工作,切實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學生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對小學生數學教學產生的影響比較深刻,因此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模式優化工作,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
一、利用故事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故事本身就對小學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如果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應用故事教學法,則更利于小學生的興趣激發,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開展數學學習。通過創設故事教學情景,可以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在融入數學故事的時候,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入。例如,在學習《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我創設這樣的故事情景:“動物園大象過生日,要求其他的動物來參加。猴子家族派了2個代表,老虎家族派了3個代表。熊貓家族派了4個代表?,F在生日晚會上一共有20個動物,問大象家族有幾個?”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解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會使學生在故事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現激趣教學目標
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建立數學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基于小學生形象思維較為顯著的特點,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生活化教學方法也為學生的主動從學習和學習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例如,在“分數加減法”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超市購物的教學情境,按學習小組將學生分為顧客和售貨員,我提前標好價格的商品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虛擬商品的買賣,這種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模仿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在進行分數計算的過程中熱情更加高漲。
三、創設實踐操作情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好動和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操作。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操作,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激發,學生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升。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有效的激發,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會更加全面。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拼組》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拼組實踐操作,讓學生拿著不同的學具進行圖形拼組活動。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圖形拼組知識會有更好的理解。同時,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數學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四、創境激疑,創設問題思考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應用疑問情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常用的興趣激發手段,當教師成功設置疑問的時候,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知識學習欲望,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的欲望隨即機會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興趣,驅使著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探究。正式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嘗試創設疑問情境,全面激發學生參與下一步課堂活動的興趣。例如,《可能性》教學過程中,我隨機將一枚硬幣向上拋出,隨后用手蓋住,請學生猜測硬幣的哪一面朝上?這個問題可把不少學生難住了,他們有人認為應該是正面朝上,有人認為是反面朝上,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毫不相讓。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后,他們好奇地問:老師,究竟是哪一面朝上,能不能讓我們看一下?揭示結果之后我正式導入課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例如,拋出的硬幣究竟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這個事件就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之前對這個話題就比較感興趣,因此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
五、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交際需求,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積極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競爭機制,使他們的學習動力十足。例如,在“長方體的認識”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為了給小組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我在課前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物品,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具體的合作學習問題主要是長方體的特點討論。然后我在一段時間后,讓學生派出小組代表進行總結,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和總結,提升了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六、完善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完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針對學生的表現開展過程性的評價,鼓勵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大膽的嘗試。努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保證數學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有的學生直接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了一些三角形的應用,比如塔吊或者房梁的三腳架。針對學生這樣的表現,教師應該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數學綜合思維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綜上所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密切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持續性興趣,使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被激發,為其數學數感培養提供有效契機。反之,如果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則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則會一直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利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能力培養。因此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為同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新才.小學數學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J].學周刊,2017,32(02):125-126.
[2]李春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6,43(02):542-543.
[3]李金麗.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科技經濟導刊,2016,11(04):241-242.
[4]李玲.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赤子(上中旬),2016,21(02):254-2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