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興趣;激發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114—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金鑰匙。托爾斯泰也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睂嵺`證明,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下面,筆者就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理解、關心學生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在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
   二、創設故事情境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很喜歡聽故事,在課堂上,教師要把一幅幅畫面反映的情境用故事講述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小貓吃魚”一課的教學中,向學生講述了小貓吃魚的故事情境:一天,小貓和爸爸媽媽在家里吃魚,這可是他們它的最愛呀!媽媽一共做了三條魚放在一個盤子里,我們想想是不是應該每人分著吃一條魚呢?(學生自覺回答是呀?。┑撬蓻]想到貓媽媽和貓爸爸,看到以后就直接先吃了一條魚,可是覺得沒有吃夠,就又接著吃了一條。媽媽的魚做得太好吃了,小貓最后還是忍不住吃完第三條魚。最后盤子里面只剩下三條魚骨頭了。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發現里面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實踐證明,這樣的情境讓學生輕松發現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課堂傾聽能力。
   三、組織學生動手操作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一些實際問題中涉及的物體動手測量,或者動手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在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
   四、精心設計課外作業
   為了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注重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如計算類型的題目要講究技巧,讓學生體會計算中的樂趣。同時多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里面有數學,同時鼓勵學生用討論、交流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學習“比例應用題”后,設計這樣一道題:王芳媽媽的服裝店前幾天批發了一批羽絨服,20件批發價共3000元。售后,她又去服裝廠進貨,帶去6000元,按原來的價格批發上次的羽絨服可進回來多少件?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作答,看誰的方法多。這一作業,利用學生好勝、不服輸的心理,激勵學生尋找與眾不同的解答方法。交流時,先讓學困生講想到的方法,再讓其他學生來補充,結果出現了歸一法、倍比法、方程、比例等多種解法。這樣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