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振寧教授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習也是這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之中。實踐證明:一個人對學習形成濃厚的興趣,就會把獲得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梢?,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在想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學活動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本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一、引導入新課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的有力措施。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此我重視并發掘學生的好奇心,經常用講故事、做游戲、兒歌等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有意識的創造情境,喚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誘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如在認識“年、月、日時給學生講故事、提問題:你幾歲?過了幾個生日?小明同學滿8歲,只過了2個生日,這是為什么?你們知道嗎?這是我們今天所探索的問題”。學生聚精會神,專心聽講,一種求知欲油然而生。此時再把新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就非常容易接受。
二、在講授新課中讓學生動手操作、保持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師生直接交流的平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角,講公式、推定律、講例題等。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默默無聞地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生生互動,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自己學習空間的萎縮,被動的學習,課堂氣氛變得緊張沉悶,缺乏應有的活力,效率低下,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操作學具讓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操作、觀察、思維、語言有機結合,能從多渠道促進知識內化,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率。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公式”時采取了如下方法:
師:圓柱的體積公式是V=sh,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怎樣求?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把求圓柱體體積公式找出來,好嗎?怎樣實驗呢?學生又遇到了難題。這是我拿出一個空心的圓柱體和空心的圓柱體,說明它們等底等高。另外又端出一盆水,用實際行動給了學生暗示。我的暗示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馬上想到了拿空心圓錐裝滿水倒入空心圓柱的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倒了3次才能裝滿空心圓柱,并且實驗了幾次都是這樣。
學生發現了大聲嚷道:“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3倍,圓錐體的體積是圓錐體的1/3”。學生非常高興。這樣,每個學生邊觀察、邊操作、邊分析,人人都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使學生清晰認識了圓錐體積的求法;同時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解決問題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與分析推理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其求知欲。
三、在鞏固練習中提高學習數學興趣
一節數學課的成功與否鞏固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除了注重練習的目的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外,我還注重了練習的形式設計。低年級經常采用游戲活動:奪紅旗、摘蘋果、接力賽等。為了使游戲更有趣味性,我經常制作一些小動物頭飾讓學生戴在頭上做游戲,這樣學生便有了濃厚的興趣。對于高年級學生,我主要提問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創設一種情境,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四、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多的影響。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學習數學提高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了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例如:低年級學習“觀察物體”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學習內容就直觀明了,學生學習興趣就大大激發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樂知”需要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而且有利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