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數學問題都是數學生活化的結果,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欲是內在的動機。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如果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學習效率就會事半功倍。本文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
在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獲取較高分數,我們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解題技能的訓練,相對忽視了學生個人興趣的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最有效的動力,興趣可以使學生的認知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從而注意力集中并積極地進行學習。
一個初中數學教師,課堂上怎樣吸引學生,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教與學是師生心靈的交往,成功的教學不是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還需學生對它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意志薄弱,有意注意的能力雖然正在增強,但卻不能持久,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事、積極性高,不感興趣的事情避而遠之,受情緒影響較大,抽象思維也較差。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介紹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它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發現的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設計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還保留著一定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課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少學生覺得它抽象難懂,大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乃是由于對數學缺乏興趣所致。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積極探討,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領悟到學習的快樂,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例如在講幾何“圓”這一章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大家上學騎自行車,有哪些幾何圖形呢?”學生能很快地說出三角架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老師馬上提出“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呢?難道不能做成三角形、四邊形……”這樣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來學習“圓”這一章,自然會相當投入。而當教師將同學們幾乎不可思議的討論結果公布時,同學們更是迫切希望進入新課的學習。其次,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采取適當的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真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刻苦鉆研數學問題的熱情和毅力。引導學生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愛護、支持和鼓勵學生中一切含有創造因素的思維和活動,開展不同層次的數學競賽等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這樣,教師成功地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巧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上課時為避免平鋪直敘地講解令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學中可適當地出一些趣味數學題。例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引入農村古代流傳的一道題:“雞兔同籠。”像這樣把枯燥的數學題改編成有趣的文字題,往往能引發同學們做題的興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靈活用腦。再比如:講授有理數乘方應用時,假如給我一張足夠大的報紙,通過折疊就可以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你們相信嗎?一開始就設下懸念,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引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如在三角形、平行四邊行、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過程,化靜為動,一目了然,而通過學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通過自己擺弄得出的結果印象深刻;講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讓學生把事先準備的圓錐模型用剪刀沿一條母線剪開,印象深刻,記得牢。很顯然.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聯系生活,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教學才能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發展的動力源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知識傳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身邊的情境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最短路徑問題”時,例題可以這樣設計:張家、李家分別在水渠的同側,他們想在水渠邊修一口水井,使兩家用水管最短(費用最少),請問水井應該設在什么位置?當問題提出來后,學生很感興趣,各抒己見,都忙著解決問題,小組互相討論,學生很容易把問題轉化為數學上的軸對稱問題,再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知識找到水井的位置。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覺到學數學有實用,比老師在班上再三強調“要學好”效果更好。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掌握知識的關鍵,初中數學課程也不例外。數學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必須結合自身教育情況,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楦,自然的,才是真正的永恒[J]中學數學教育,2004,(12):3-4
[2]浙江省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通識培訓[M]浙江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組編。
[3]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