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八年級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催化劑。教師可以從上好“引言課”、重視實驗教學、多用肯定和贊揚的語言、緊密聯系知識與生產生活等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八年級;物理;學習興趣
只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學習時就有勁頭,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上好導入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物理“引言課”上,教師可以用語言說明,如對學生說:“物理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啟蒙學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礎差異。就像百米賽跑一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都是我的新學生,我對每一個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一起點,同一教師教學,我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會像往屆學生一樣,物理興趣滿滿的,成績棒棒的。大家努力吧!你們一定會學好物理!”學生聽了都會有信心,有信心才會有興趣。教師還可以在上新課前用幾個典型的、奇特的實驗把學生帶入學科的大門。總之,在第一節“引言課”上,教師要把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點燃起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二、重視實驗教學,以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學科的許多知識、定理都是通過人們的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思索而來的。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多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如在教學光學的相關知識前,教師可布置學生去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著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實驗: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彎的,拿出水面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的塑料紙上,看書上的小字,這些小字會變大。學生看到這些奇異的現象后,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去看書,去找原因,從而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物理中的實驗決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探究實驗,還有若干課外實驗,等待學生和老師的挖掘。其實,拓展物理教學內容,不管是課堂實驗,還是課外實驗,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為這樣不僅為每一個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創造了機會,貫穿了“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又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中,眼、耳、手、腦都能同時得到運用,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了多贏。
三、多用肯定和贊揚的語言,以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過:“興趣就是花少量的時間得到一個好成績?!比欢鴮W習興趣的持久性取決于成功的體驗,所以教師要經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在平時的成績檢測中,試題的難易比例盡量恰當,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個好分數,并且每次考試后不純看分數,只要看到學生有進步都要進行表揚、鼓勵;平時上課設計的問題應盡量難易相間,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使他們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品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習物理的興趣。
四、讓知識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應用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不少,教師在生活中應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既學習了物理知識,也掌握了生產技能。如在講授“密度的應用”時,教師可通過計算水的質量是多少,從而引出農田噴霧器上的標識8L、10L、15L的含意;在學習“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農村地膜覆蓋技術是怎樣減慢水分蒸發的、蓋膜的最佳時機、揭膜的最佳時機。又如在講授“光的折射”時,教師可先提出以下問題: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物體會產生什么變化?透過老花鏡看遠處的物體,物體又會有怎樣的變化?透過圓形金魚缸看缸里的魚發現魚會變大,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發現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呢?夏天,漁民用魚叉叉水中的魚時,水中魚叉的實際位置比觀察位置深些還是淺些?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必然會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讓學生很好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總之,八年級物理教學很重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一環。對學生進行興趣教育,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內在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讓學生在“興趣”這個老師的培養教育下逐漸進步,走向成功,這也正是我們教育者最愿看到的結果。
?。ㄘ熑尉庉嫞豪顣越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