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激發與自主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文結合英語教學實踐,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是培養、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并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英語;自主學習;興趣;信心;方法;習慣
一、學習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使大腦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習中的高度注意,使思維更加活躍、想象更加豐富、記憶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勞,產生愉快情緒,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因此,新課程十分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課程標準更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嘗到學習的樂趣作為重要的目標提了出來。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注意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手段,講講笑話、做做游戲、排演小品、觀摩影視作品等。例如,在給學生講英語的同音詞two/too/to的時候,我給學生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有個英語初學者,剛剛學完one two three four five。"I am sorry"。老外心想公交這么擠,踩踏難免的,禮節性地回了一句:"I am sorry too"。這人一聽"sorry two"?,嘿,跟我較勁比客氣?于是沖口就來:"I am sorry three!"老外一愣,懵了:"What are you sorry for?"這人一聽"sorry four",心想,four都出來了,咱中國禮儀之邦,可不能輸給他,于是趕緊更誠懇地說:"ok,I am sorry Five! "
通過這個笑話,學生在歡笑之余也知道了two/too,four/for這兩組同音詞,課堂氛圍隨之活躍,學習興趣也被調動起來。
二、學習信心的樹立
自信亦稱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狀態,是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是學習、事業成功的有利心理條件。
做任何事情,僅僅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缺乏信心,那么,這樣的興趣是不能持久的,學習更是如此。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學習體驗:對于一門學科,在我們剛剛接觸并學習它的時候并不會討厭它,對某個學科的厭煩甚至抵觸的心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并惡化的。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課堂教學單調沉悶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對學習失去了信心。
那么,如何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呢?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點: 1.包容錯誤,不過度糾偏,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蘇霍姆林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上的最近發展區,形象地說就是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這也正是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教學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知識的"正遷移",促成學生掌握新的知識。
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反復教育學生,要學會用學習語文的成功經驗來學習英語,畢竟語言有很多地方是共通的。
三、學習方法的指導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其進行方法指導。當他們掌握了方法、掌握自主學習應具備的基本功,他們才能夠真正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例如,很多學生背記單詞都是采用字母拼讀法,比如,背記book這個單詞,他們往往是"b-o-o-k,book"這樣記,當單詞數量放大之后,這種記憶方法的弊端馬上顯現出來,很容易出現增減字母或者字母次序混淆的現象,而英語單詞,細微的字母差別,可能單詞就天差地別。比如,"god"和"dog",如果字母拼讀法,單詞量一多,學生很可能都分不清到底哪個單詞是"上帝"哪個是"狗"。因此,我反復和學生講,背記單詞要采用發音拼讀法,即根據發音規律去掌握單詞的拼寫。此外,我還告訴學生,英語單詞的學習要注意融入語境,因為英語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表達,剝離了具體得語言環境,很容易出現謬誤。比如,你不能把"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當中的單詞一個一個剝離開來,自己逐個查單詞,翻譯成"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看似很通,其實謬矣。再比如rain cats and dogs 的含意為"下傾盆大雨" 而不是什么"下雨貓和狗"。
讓學生做情景對話時,有的學生擔心自己發音不準、表達不流暢而推說“我不會”,我就和他們講:“你不會,所以才要學、要練,你說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還練得不夠,像"how are you " 、"how do you do" 、 "sorry, I don’t know" 你們就可以說得很好,而你們的父母可能一句都說不出來,因為這些你們覺得簡單的句子你們已經操練過多變遍。我們中國自古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道出了語言學習的真諦,那就是多練習朗讀,用不了100遍,你就會有語感了,自然而然你就掌握了相關的表達方法。如鸚鵡學舌,模仿重復、多講多練,就是學習英語的不二法寶,鸚鵡能夠都學會說人話,難道我們還比不上一只鳥,學不好英語?”。
四、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是自我指導、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的學習者,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至關重要。學生由于其年齡身心發展特點,其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不懈地指導、監督,促使學生自我對照檢查、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是英語學習過程中要努力養成的:⑴課前預習的習慣。⑵及時復習的習慣。⑶獨立作業的習慣。⑷課外自學的習慣。⑸英語思維的習慣
英語學習最最重要的是英語思維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不是詞匯,不是語法,不是句型結構,而是英語的思維習慣。如果我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無法領會英語思維的話,而用我們的中國人思維去遣詞造句,必然只能說出來讓老外摸不著頭腦,只有中國人能聽得懂的English。
比如,"我和湯姆將去看電影"我們不能直譯成" I and Tom will go to see a film. "
再比如,面對別人的表揚和贊美,我們不能按照中國的思維習慣,表達謙虛,直譯成"where,where(哪里,哪里) "或"No,No(不,不) ",而應遵循英語思維的表達習慣,回應一句"Thank you"。
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教育學生最終就是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因此,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適性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8
[2]教育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
[4]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