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高小學生朗讀水平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崩首x,是小學生最經常、最主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朗讀,無論是略讀課文,還是精讀課文,都是學生自我感悟的一個過程,是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除此之外,朗讀還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兒童的朗讀訓練,任重道遠。沒有經過這個階段有素的有序的訓練,后期的默讀、閱讀則不可能事半功倍。在朗讀中建立起正確的情感體驗,對課文的理解及從文學作品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朗讀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真乃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并沒有十分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般而言,每個學校都會安排一定量的朗讀時間,假如反反復復地讀課文,一天天地重復讀,直讀得如和尚念經般,只會讓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喪失殆盡。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更應該精選一些適合小學生朗讀的名著名篇,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驗讀書的滋味。
那么,怎樣才能進行正確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
一、教師范讀、好媒體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知道,一些字是用眼睛來讀的,一些字是用心來悟的,而另一些字是需要出聲誦讀的。教師根據不同體載的課文,運用聲情并茂的朗讀方法,讀出課文的情感,讀出課文的韻味。在每個生命的黎明,我只讓學生誦讀那些需要出聲誦讀的文字:簡單清淺的韻文,趣味盎然的童謠,優雅的古詩詞,多姿多彩的現代詩歌。這些語言,其韻味包含在聲音里,能從耳朵鉆人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
在教師范讀課文時,講析課文時,與學生交談時,首先要求教師用標準的普通話,口齒清楚。然后要求教師用“心”、用“情”去范讀課文。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時,范讀和學生的朗讀應該是學習本文時的重點。而教師的范讀應該是學好這篇課文的開臺好戲,也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我在教本文時,配上悠揚舒緩的輕音樂,只范讀兩遍,盡量聲情并茂,分清輕重緩急。在范讀過程中讓學生從聽覺上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把學生的身心引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作者所描述的《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是通過教者和音樂這一媒體,教師范讀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這一人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到他們自己難以進入的這種境界,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這種有目的的情境渲染,激起學生心中的美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然后,我抓住一些重點詞和佳句,作一些必要的具體的指點。例如:文中抒情的句子“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在指導朗讀時,特別加以強調,就更加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這時,學生如癡如醉,有的睜大眼睛,而有的則閉著眼睛,我覺得這是他們在用“心”朗讀,用“心”體會課文的美感。這時,讓學生放聲朗讀,盡情盡興地朗讀,把感覺到的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古語說:“言好心聲”不正是這樣的印證嗎?在讀中領悟作者的意境,在領悟意境之后再次朗讀,之后我所謂的講析,只把它當作陪襯,點綴。出乎我的意料,在快要下課時,有一些同學竟然說:“老師,我會背下來了?!?
二、形式多樣、設平臺
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必須形式多樣,切忌形式單調。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單調的朗讀方法只會使學生口干舌燥、頭昏腦脹,要適當創設朗讀的情境,創設一個讓學生愿讀,樂于讀、爭著讀、會讀的氛圍。這方面我作過如下的嘗試,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配音朗讀。學生朗讀時,根據朗讀的不同內容放些相應的音樂;(2)播放錄音,讓學生靜聽,欣賞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文字廣播;例如趙忠祥的“動物世界”解說詞,新聞聯播等;(3)在展讀時舉行學生作文誦讀比賽、古詩詞誦讀;(4)讓學生當小解說員,當小導游員,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讓學生都有想試一試的愿望,教師再趁機指點;(5)分角色朗讀。
三、鏈接生活、養語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十分貼近,所以我們可以讓課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來把握文章的感情脈絡。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利于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使語文課的思想教育得到加強。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總會遇到一些生字新詞,解決的辦法就是查字典,但字典里的注釋往往與文中不太符。如《窮人》中寫到漁夫的家“溫暖而舒適”,“舒適”一詞,字典上一般注釋為“舒服安逸”,而在課文中僅是指“把地掃得千干凈凈,爐子里的火沒有熄,食具干凈,掛著白色的帳子的床上孩子們安靜地睡著?!睂W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內容,就會領悟到“溫暖而舒適”在這里的真正含義,真正感受到桑娜的勤勞。
四、利用插圖、理解意境
指導學生朗讀,再通過朗讀,領會課文的基本思想?!兜谝粓鲅返牟鍒D,在畫出了雪景美的基礎上,還寫了人的活動,“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比绻岢觯骸俺@幅插圖外還可以作幾幅插圖?”當你朗讀這篇課文時,心中會涌動什么情懷?”啟發學生去思考,讓學生讀文看圖,加深印象。而接下去的一幅圖中未能展示出來,可以啟發學生聯想,再現此情境,這樣逐步養成習慣,在今后的朗讀中即使課文沒有插圖,學生也能讀文想景,加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堅持不懈,水到渠成
學生朗讀能力是有差距的,情況各不相同,同樣一篇課文,理解有深淺,感受各有不同,各有所長,各有其短。但通過長時期的訓練,其能力都會有提高。在這堅持不懈的訓練當中,放手讓學生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只有長期不懈地努力,才會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橋梁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就能使學生語言和思維得到發展,使思想感情的潛移默化水到渠成。
一句話,千招萬招,只要讓學生體味讀書之樂就是好招。更有“無招勝有招”,那就是和孩子們一起去讀書吧!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你會更加快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