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斷創新和改進朗讀能力培養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下,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給傳統教學形式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頸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這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整體要求。新課改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反對一言堂,語文課堂也一樣,但是多數語文老師很困惑。特別是在農村學校,語文課堂上,有的學生不愿意開口說,一說就臉紅和結巴,不自信,怕說錯別人笑話等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平時讀書不出聲,在眾人面前讀和說的機會太少;語言的儲備量太小,根本沒得可說,語言表達空洞、匱乏。因此語文教學的朗讀教學就至關重要。小學生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此要求一一突破,讓學生能讀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為語文教學而服務。
一、制訂合理的朗讀計劃。
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該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應該在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成長和心智發展特點制訂教學計劃。此外,教師應該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考慮學生學習的個性和共性,明確合理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并且根據教學計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安排課時進度,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確保學生在充分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情況下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這有助于實現語文教學與能力發展、情感態度養成的有機結合,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范讀和激勵是朗讀教學最好的手段: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焙玫姆蹲x,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欲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差,領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課文朗讀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把語音讀準,把重音、停頓讀好,然后再做好范讀,讓學生把重點句子讀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朗讀產生興趣。
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點評,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課堂內外經常進行朗讀比賽,鼓勵學生多大聲地、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三、立足理解,感悟朗讀語境。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從讀得正確到讀得流利,再到讀得有感情,這是不言而喻的。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在摹仿入境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聲中流淌,從而感悟出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內涵。這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理想的追求!
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我主要通過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來幫助學生把課文讀好。如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聽老師讀第一段句子“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這個語段時讓學生體會“金黃”、“一望無際”“碧綠”這幾個詞,感受閏土生活的無憂無慮和鄉間生活的美好,并進而加深對兩個伙伴純真友誼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課文讀好。朗讀和理解是分不開的,讀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理解又有助于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 因此在小學生的朗讀教學中,教師的點撥和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為了讀而忽略對文意的理解。
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每位老師多提供給學生朗讀的空間和時間,并進行指導,相信學生的朗讀技巧會不斷提升,達到讀懂文意、讀出感情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