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關鍵性組成要素,而朗讀能力培養是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反思、分析、總結中提出合理化策略,高效培養各層次學生朗讀能力,在高效語文朗讀中順利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學生朗讀能力 培養 策略 探究
在語文知識學習中,朗讀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小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各層次語文知識離不開良好的語文朗讀能力,而這也是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高低的直接呈現。教師要在落實生本教育理念中結合語文教與學具體情況,在優化創新語文朗讀教學的基礎上高層次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在語文朗讀實踐中不斷夯實語文學科基礎且提高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以及素養。
一、課前自主朗讀預習,激發興趣主動參與
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有效培養建立在朗讀興趣激發以及課堂主動參與基礎上。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以班級學生能力素養發展為導向,優化語文課前環節的同時深化引領學生進行有效自主朗讀預習,在感知語文新課文知識、情感等中順利激發朗讀興趣的同時強化語文課堂朗讀參與意識。
以“桂林山水”為例,在課文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從班級學生角度出發,深層次剖析教材中“桂林山水”課文內容,在整合課文教學目標、要求、任務、重難點等過程中以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為導向,深化課前自主朗讀預習環節,科學制作課前預習微視頻的同時結合課文生字詞、文章大意、段落劃分、修辭手法、語句賞析等,科學設置“桂林山水”課前自主朗讀預習任務,為班級學生明確方向的同時提高自主朗讀預習實效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在觀看“桂林山水”課文知識講解、預習指導等微視頻,在把握朗讀預習任務中結合自身語文朗讀水平,巧用精讀、默讀、跳讀等方法,在高效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反復朗讀重要段落,在多層次自主朗讀中從整體上感知、理解“桂林山水”課文內容,自主、高效完成課前預習任務的同時深刻感知“桂林山水”課文語言文字、篇章結構、主題情感等之美,在自主朗讀中不斷和文本及其作者對話,順利激發語文朗讀與學習興趣,在提升自主朗讀預習能力的過程中強化語文課堂參與意識,確保課中教與學各環節有序展開。
二、課中合作探究實踐,積累知識鍛煉思維
積累知識、鍛煉思維是發展能力與培養素養的必要基礎,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深化、落實課中朗讀合作探究實踐,促使班級各層次學生在有效朗讀中合理化解決課文教學問題,不斷積累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深層次鍛煉語文朗讀思維,為促進語文朗讀能力高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力量。
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教師要將語文朗讀巧妙貫穿到“圓明園的毀滅”課文知識講解中,在把握課文基礎知識、重難點內容等基礎上合理設置課文課中教學問題,比如,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同時解釋“不可估量”在段落中的含義;聯系課文段落內容,課文作者對圓明園進行了哪些介紹;談談圓明園被毀滅的原因且說明了什么。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深化課中合作探究實踐環節,在合理劃分語文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引領、指導班級各小組學生有效朗讀“圓明園的毀滅”課文段落,在理解、把握段落內容中共同探究、分析提出的問題,在合作朗讀、問題解決中各層次學生都能有效把握課文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歸納、總結中明確各小組學生合作朗讀中對課文相關信息內容提取情況,結合“圓明園的毀滅”課文主題,將課外同主題的不同類型素材引入課中,在和教材內容整合中引導各小組學生對比朗讀,在層次化互動中共同賞析教材內外素材段落,實時解決未解決的課堂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不亡國恥、振興中華”這一主題,引導班級學生進行課中合作朗讀表演實踐,在層次化實踐中高效積累語文知識的同時有效段落語文朗讀思維,深化把握重要的朗讀方法與技巧,便于更好地進行課后語文朗讀實踐,實時培養語文朗讀能力。
三、課后朗讀延伸拓展,發展能力培養素養
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發展以及朗讀素養培養離不開課后合理化延伸拓展,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培養要求,在延伸拓展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朗讀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在朗讀實踐中活用掌握的語文知識、朗讀方法技巧,促進語文朗讀能力發展以及高效培養集朗讀、人文等一體的核心素養。
以“草船借箭”為例,在語文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強調課后朗讀延伸拓展,開展“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的朗讀活動,促使班級學生在課后朗讀實踐中拓寬語文知識面的同時高效培養語文朗讀能力素養?!安荽杓笔俏覈诺涿度龂萘x》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教師可以采用朗讀+賞析、朗讀+寫作、朗讀+表演等多種形式,在合理化設置課后朗讀實踐任務中有效組織班級學生進行《三國演義》古典名著之旅,在品味故事主題、賞析人物形象特征等中促進語文朗讀能力發展以及語文素養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朗讀實踐情況,進一步延伸拓展課后朗讀,促使學生在分享交流、互動實踐等過程中有效鞏固課堂上掌握的理論知識、朗讀方法技巧等,在課堂內外深度銜接中高效培養語文朗讀能力素養,實現高質量語文課堂教學。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理論銜接實踐中創新思路與方法,高效培養班級不同層次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在課堂內外實踐過程中有機理解、整合、應用語文知識,在文本教學問題探索、解決中深化鍛煉朗讀思維,在朗讀能力提升中體驗不同文本情感,實時培養語文朗讀素養、人文素養,客觀展現小學語文朗讀有效教學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于澤林,汪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4):103-104.
[2]杜麗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85.
[3]賀靜靜.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52.
[4]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78-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