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庭構成在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實踐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城市的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已經進入家庭化,作為城市中的新家庭,他們本身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也有許多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他們需要在原有家庭教育觀念中融入新的理念與想法,本文研究了這類家庭的現狀,探討這類家庭父母主要存在的問題,并輔以針對性的思考與對策,實現家庭教育指導的最優化。
新家庭構成 家庭教育 實踐研究 特殊指導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04-02
1.新家庭構成的背景
蘇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開放的城市態度、優越的城市環境、豐厚的歷史文化、遍布全國的各類企業,諸多亮點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來此發展,特別是“落戶積分政策”的實施,對于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筆者所處的桃花塢地區,歷史悠久,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豐厚,在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這里房屋普遍破舊,路面狹小,且受河道阻隔,居民出入不便,再加上蘇州園區、新區的快速發展,因此,更多的蘇州人搬遷離開這里,而這里居住的絕大多數是留下來的老人以及大批外來務工人員,根據學校統計,這個片區70%的家長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甚至于有一定量的文盲父母,家長文化程度低、職業不穩定、有一定的生存壓力,對未來無規劃,家長本身缺乏學習的動力、反思的能力,對于孩子的教育,甩手扔給學校,認為教育有學校就足矣,自己只管掙錢交學費就可以,這樣導致跟孩子溝通交流大大減少,孩子也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家庭的溫暖,家長們要么甩手不管,要么極端專制,剝奪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自我實現和實現父母夢想之間形成矛盾、困惑……
而事實上,家庭在兒童塑造過程中極具重要性。一個孩子病了,父母可以將其送到醫院獲得醫學的專業支持,可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怎么辦呢?學校應該給予父母一定的指導,讓他們改變自身對于家庭教育的理解,獲得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2.新家庭構成的家庭教育觀念
過去,家庭教育強調“教”,注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們常常為教出“神童”,不惜一切代價,在這種氛圍中,爸媽在“功利的教育觀”下延伸出許多的埋怨、憤怒、焦慮、抓狂……新蘇州人父母更是會
無所適從,感到自己無力輔導孩子,想要了解“教”孩子的具體方法,卻不明白同樣的方法未必適合孩子。
家庭是一個由人組成的團體,一起生活足夠長的時間,他們的生命彼此聯系,從而發展出某種互動的模式。在家庭日常交往中,如果把一個家庭看作一個系統,那么每個個體就是一個子系統,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相互滲透,如果父親與孩子比較親近,那么,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邊界就視為可以滲透的,母親可能就不怎么參與父親和孩子的系統里,那么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邊界就會比較“僵硬”,如果孩子可以參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或者父母可以進入到子女行使其功能的過程中,那么在父母子系統和子女子系統之間的邊界可能有非常高的可滲透性。
家庭生活中天天都要進行的協商是怎樣的呢?哪個子系統會行使權力?用怎樣的方式施行的呢?是強迫而專制的還是相互討論允許不同的意見呢?
家庭教育指導就是要提升爸爸媽媽的領悟力,格局、做人的靈活度和學識,幫助爸爸媽媽們去研究家庭教育的“道”,而不是“術”。
3.針對新家庭構成的家庭教育實踐
常常,我們與家長的聯系建立在家訪、電話、家長會等方式上,后來有了“家校通”,我們可以把家庭教育的信息通過這個平臺發送給家長,但是無法互動,信息量也比較匱乏。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網絡時代,特別是“微信”的誕生,公眾號成為溝通互動的又一個快捷平臺,在這里,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全方位的交流,互動開放且大信息量,學校堅持開創性地使用新媒體,是實現家長個性化學習和家校互動的有效保障和服務支撐。在家庭教育和家校溝通中,使用學校微信訂閱號,每天都可以有一組信息被傳送,信息的多樣性、精準性得到保證,又及時主動,最關鍵是父母們可以互動,可以收藏自己期待學習的資料,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信息分享給自己的朋友或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學校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將精心準備的優質家庭教育指導微課資源推送給父母或孩子,微視頻傳播功能將教育拓展到家庭,更可以將案例以當事人陳述的形式分享給家長,讓更多的家長參與互動,增強互動體驗。
以“父母課堂”為載體的家庭教育講座論壇,是現時比較推崇的一種極好的家校聯系的方式,促進了解,融洽感情,消除隔閡。因為在這樣的論壇上,更多說的是故事和事例,雖然故事千千萬萬,所有的都不一樣,但是故事中,人們可以獲得正面反面不同可能性的啟發,父母會從中引發思考,便有了改變自己現狀的動力。
我們通常會看見孩子的不當行為,比如:打人啦,厭學啦,沉迷游戲啦,過去的很多方法是針對這個不當行為工作,其實不然,我們應該深入里面,去探究孩子不當行為背后內在原因是什么。于是,我們用隱喻的方式告訴爸媽對于孩子出現的問題,不要僅僅追究表面現象,而忽略了現象背后的原因,當把兒童當作一個權利的主體來看他們的問題,就會發現有很多來自父母自身的問題,就可以找到兒童問題背后的真實原因,換一個角度、理性冷靜的思考問題,不被感性的隨意支配,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家庭教育。
4.適合新家庭構成的家庭教育指導者
家庭教育需要作為一個體系去建設,我們需要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家庭教育指導者隊伍,這是家庭教育指導的核心,這支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必須是樂于奉獻,對社會和生活充滿熱情,善于讀書學習勤于分享、分擔,具有尊重、熱情、真誠、理解、關注、共情的專業能力,有極強的授課宣講能力,有專業精神更有專業素養,不能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了更好的幫助到每一位家長,指導師們需要精通新媒體技術,管理好各種家庭教育平臺,達到信息互通、論壇暢通,及時反饋,精準指導。
教師們要學會藝術的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根據不同家庭情況分類探索,探究家庭教育指導的策略。不需要告知家長具體的做法,但可以通過自己專業的觀察,幫助家長去看見問題所在,從而實施有用的干預,對特殊學生家庭做特別的指導。
5.以特殊學生家庭為案例的特別指導
有這樣一個案例,爸媽自己創業,經營一家燒烤店,很忙,兒子迷戀網絡(其實并未達到網癮),但學業退步,甚至雙休日在網吧過夜。父母把他找回家,打了一頓后,直接把家里網線拔了,以后凡是雙休日把兒子獨自反鎖在家里,結果隔壁鄰居家火災,幸得母親正好回家,驚心動魄中救出被反鎖于家的兒子。第二天,爸媽帶著兒子來到學校,找到班主任哭著尋求幫助。
面對這樣的家庭,指導師們感受到這個問題比較嚴重,而且可能還帶有普遍性,爸媽必須要有所改變,這個孩子才有可能有所改變,而老師們也必須站在保護孩子的立場,這個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所以在幫助這個個案的過程中,指導師們全程都是在保密的狀態下與父母進行交流,與孩子進行互動,讓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共同行使職責,一年后這個家庭終于走出了困境,他們在自己的實踐中明白“一個人為了要幫助另一個人,必須改變自己對那個人的行為?!边@個個案在這個孩子畢業后,征得當事人同意,被指導師們作為案例進行解剖學習研究討論。
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尊重”十分重要,尊重父母和孩子,意味著相信他們能在生活中做出改變,相信每一個人有改變的能力。尊重他們,表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與父母一起對他們不能有效處理孩子的問題進行探索,可以詢問家庭中每一個人員是否希望改變,這樣可以讓家庭成員之間合作建立一種更積極的氛圍。
每個人都說 “我要幸福”,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真正擁有幸福,自己和孩子都可以享受幸福的甜蜜,其實幸福的源泉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經營“家庭”,學習在每一個當下去感受孩子,而不僅僅是教育,幸福就會與我們同在。
參考文獻
[1]劉慧.了解家教情況 重視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情況調查報告[J].基礎教育論壇,2018(01)
[2]劉軍.讓鄉村家庭教育開出美麗的花朵[J].好家長,2018(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