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圍繞著廣大留守兒童而展開的,但是卻忽略了另外一個群體,那就是殘障家庭的孩子。在這些家庭中,由于父母在生理或者智力方面存在著缺陷,無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很容易導致孩子們在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因此,為了有效地幫助這些因殘致窮,或者因殘返貧的特困家庭中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我們必須加強對于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工作。
【關鍵詞】殘障特困家庭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引言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可是由于思想觀念陳舊、教育方法落后等種種原因,導致農村家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上存在巨大的真空地帶,尤其是一些殘障特困家庭的孩子,這種情況更為顯著,這不但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非常不利,甚至還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對此,本人簡單地就農村殘障特困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談幾點自己的想法,以便與大家進行一些交流。
一、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心理健康現狀
1.孩子的天性被抹滅
對于孩子來說,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可是在農村殘障特困家庭中,由于家長身體和智力上的缺陷,導致孩子們經常受人嘲笑、遭人欺辱,在與其他孩子玩耍、學習時經常被邊緣化,甚至有的還得過早的承擔起一些本不應該承擔的家務。因此,他們根本不敢奢望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童年的快樂,時間一久,便難以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與社會適應障礙,從而變得自卑、孤僻、不合群,甚至造成對社會、對他人的冷漠與仇視等嚴重后果。
2.家庭狀況導致孩子性格內向、敏感、自卑
小孩子特別敏感,尤其是殘障特困家庭的孩子更是敏感,對于別人的眼光、語言都有著不同與其他孩子的理解。同樣的一句話或許別的孩子聽來,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都能做到正常的理解和接受,也能做到相應的反應??墒菍τ跉堈霞彝サ暮⒆觼碚f這句話可能就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或許包含著諷刺、嘲笑,甚至是鄙視的意味。所以同學們的無心之言往往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時刻關注著孩子的這種敏感心態,科學地引導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進入更加廣闊的世界。
二、農村殘障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策略
1.家校結合,有效開展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
為了使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渠道,作為農村學校和教師,必須積極地配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的教導作用,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增強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為家庭的教育打好一定的心理基礎與思維基礎。同時,還可以對家庭教育中遺漏的環節進行及時地彌補。例如,通過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可以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心理活動等變化進行及時的溝通,一旦發現諸如學習消極、易怒、自閉等情況,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及時地幫助和引導。
2.積極開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對于家長來說,誰也沒有一套完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對于身體有缺陷或者心智不健全的家長們而言,他們所面對的困難更是超乎普通人的想象。因此,為了保證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為了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學校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開辦家長學校,通過給家長傳授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以及溝通藝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從而達到對家長教育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并幫助他們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有效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和諧相處,最終引導孩子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堅強、自信、快樂地生活、成長。總之,盡管有的家長在生理上存在欠缺,但是只要自己有一顆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就一定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進而通過學習,通過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完全可以對孩子進行正確地引導與科學地教育,并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目標,成為一個道德品質高尚、對社會有用的人。
3.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
科學的教育方式,是幫助孩子健康長成、發展的保障。而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其思想行為偏激,心理發育不成熟。因此,他們更需要接受科學、有效地教育。首先,科學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促使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習慣。其次,科學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孩子切身地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尊重,真正地體會到溫暖的感覺,這不僅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學校的教育,更能減輕社會的壓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由于條件的限制,家庭教育觀念的落后,導致對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長期以來都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對此,只有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聯合起來,共同擔起責任,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對廣大農村殘障特困家庭給予有效地幫助,才能對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形成全面地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連英. 農村家庭教育中家長素質的研究[J]. 成人教育,2008:71-72.
[2] 王楠. 現代青少年親子關系產生沖突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 時代教育,2009 (1).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殘障特困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項號:GS[2018]GHB2055?!?
?。ㄗ髡邌挝唬焊拭C省張掖市甘州區靖安鄉中心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7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