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紅色文化培養小學生責任擔當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階段是人認識事物、探索事物的初步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習慣形成的特殊階段,如何抓好這個關鍵時期,將紅色文化深入到課堂教學,與日常教學管理相結合,展開紅色文化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素養,對學生將來成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祖國接班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紅色文化 責任擔當 淺析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029-02
小學階段是人認識事物、探索事物的初步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習慣形成的特殊階段,而現在的小學生大部分具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除了有少數被家庭驕縱的孩子,更多的孩子身上還有以自我中心,缺乏對他人的關心,缺乏感恩,缺乏對節儉精神的理解以及各種不良行為問題。如何抓好小學這個關鍵時期,將紅色文化深入到課堂教學,與日常教學管理相結合,展開紅色文化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素養,對學生將來成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祖國接班人有重要的意義。
1.紅色文化的內容和紅色文化的意義
革命性的傳統教育的重要元素是紅色文化。每個地區都有革命先輩們戰斗過的痕跡,我們精神財富中的一大部分來自于英勇的先輩。他們用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篇中華民族的偉大革命史詩。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實物、遺址、一些地標性紀念建筑、文件、標語等等都富含紅色基因。
學習紅色文化將使學生更新他們的歷史認知,并學會領悟革命先烈的精神。而在學習理解這種革命精神的過程中,學生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人生的初步階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責任感。
2.弘揚紅色文化是時代的要求
中國走進新時代,精神追求在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中同樣成為渴望。但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尤其是一些小學生物質充實,內心深處卻出現了“沙漠”。父母總是在抱怨,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孩子審美觀點在變“味”,甚至可以說是“俗”,唱的是媚俗歌曲,玩的是搞笑刺激,手機、網吧、吃雞一個不落。這樣的孩子實在難以想象將來是否能擔起建設祖國之重任,如果這種情況任由其繼續發展,它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一個國家的未來,如何教育和指導學生的發展已成為我們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
事實證明,只要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滿足學生內心的空虛和精神上的需求寄托,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學習是很有興趣的。將誠信教育與紅色文化、傳統美德教育、文明習慣教育和榮譽教育等融入小學生的品德教育中,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遵循教育規律,并在校園文化中大量滲透豐富的德育教育,從而促進校園多元文化的發展,豐富校園紅色文化活動,才能更加吸引學生,才能在小學生心目中注入愛國、愛黨、愛軍、誠實守信、艱苦奮斗、勤奮創新的良好影響。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學生將不斷提高對愛國重要性的認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幫助學生發展自己,提高自身??梢钥闯?,紅色文化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對改變學生的現狀非常重要。
3.開展紅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紅色文化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多種多樣,不但打破以往人們對紅色教育的刻板印象,還變得更為孩子們所接受,使他們樂在其中。
(1)用英雄精神鑄造打造紅色文化。關注并融合紅色文化的英雄元素,讓浩氣長存、獻身祖國的精神去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紅色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上刻下英雄的烙印。
(2)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學習促進計劃,大力發展紅色文化。今天,隨著教育界對核心素養的關注,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必要的一環就是如何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核心素養。建設校園文化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每個學校必須考慮的主要課題。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沿著革命優秀傳統的主線,圍繞愛國這個永恒的核心,引領學生朝著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的目標一路前進。制定中長期紅色文化教育計劃,大力發展紅色文化,使紅色文化在小學校園和學生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深化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把“紅色教育”的立足點和重心放在課堂上。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學到相關課文或內容時可讓學生了解革命時期先輩的事跡,學習革命精神;在音樂教學中,在了解革命背景的前提下,教會學生傳唱革命歌曲;除了可在日常教學里對紅色文化進行推廣教育外,日常學校管理也可大力開展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校會,通過教導學生向先烈學習的同時,明確學生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讓“五個一”和“五個不”,作為行為準則介入和規范學生一言一行,從而內化成精神動力。
?。?)在學校硬件建設中充分考量校園紅色文化。良好的環境是育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可以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受教育,而這種方式往往比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更能讓學生接受并且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室的墻上、走廊、公告欄里發布和懸掛具有紅色革命色彩的格言、革命烈士風貌等。
?。?)定期舉辦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體課外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定期開展國防知識講座和封閉式軍事訓練等系列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愛國主義和國防意識,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鍛煉出軍人般的鋼鐵意志。同時,閱讀“紅皮書”,唱“紅歌”,談“紅色故事”,參觀東城峽口榴花塔、東江縱隊紀念館等革命遺址,這都能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再次深入領會紅色文化的精神,并自發用這種精神對他們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道德修養進行指導,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將這種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以后的成長中實踐,穩步成長。
?。?)利用學校圖書館和歷史展覽室等功能性,開展革命性的歷史繪畫和書法展覽。讓學生見證無數革命者的長期革命探索和斗爭,以及不屈不撓的流血和犧牲精神。告訴學生,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成就正是建立在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基礎之上,讓學生懂得尊重理解歷史,展望未來。
?。?)鼓勵學生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進行紅色旅游,促進紅色文化的學習與交流?,F代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進行紅色文化旅游,感受紅色歷史,感受紅色精神和激發紅色情懷也是紅色文化傳播的新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革命前輩英雄事跡的興趣,也起到了傳播革命傳統的作用。這樣,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就會落在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上,發揚革命傳統必定成為學生的力行實踐。
總而言之,小學生作為校園紅色文化的主要接受者和傳播者,在他們自己這一代和下一代的成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紅色文化在小學生的思想教育中終究將貫穿始終,長路漫漫,不可懈怠。這些植根于校園文化肥沃土壤中的紅色教育活動會自覺糾正以往人們對于紅色文化林林總總的錯誤認知,建立在紅色文化基礎上的教育就變得富有活力和張力,這種包蘊著紅色基因的校園文化活動毫無疑問可以自我修復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缺陷。摒棄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更使學生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使學生樂于接受,向學生們輸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思想,弘揚先輩的革命精神,逐漸形成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敢于拼搏,勤奮學習,成為建設和諧社會及社會主義強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李振東.“主流色”當仁不讓——紅色教育,創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契機[J].改革與開放,2010(14)
[2]張茂林.鐘麗靜.青少年紅色教育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6)
[3]夏迎春.紅色教育下的書香校園[J].黑河教育,2012(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