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籃球訓練對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校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教育路程的開端,亦是人生的開始,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學校老師們的幫助。小學開展諸如籃球訓練類特色的德育實踐活動,以德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對小學生開展籃球訓練課,借籃球訓練實踐活動策略,助力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小學生;籃球訓練;行為習慣
  一、相關背景介紹
  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什么階段就應該做什么事情,尤其對處于學齡期的小學生們,他們剛剛從家庭的“襁褓”中走向學校這個“小社會”,這是孩子們社會化的第一步,也是尤其關鍵重要的一步,孩子們逐漸從自然人邁向社會人,在這一重要時期,亟需家長老師們的正確引導。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庭綜合實力的結果。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十分呵護自己的孩子,但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否則便會適得其反。從完全依賴到相對依賴,再到趨向獨立,是每個孩子個體成長的必經過程,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與此同時不要懼怕孩子犯錯。
  孩子有錯誤,說明孩子在成長,只有在不斷犯錯中才能逐漸學會成長,才能使自己不斷完善。再者,家長朋友們更應該理性看待孩子們因彼此間的不良生活習慣而產生的矛盾。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們聚集在一個班級里上課學習成長,這本身就是一種緣分,孩子們在一起打打鬧鬧很正常,彼此之間有了矛盾,互相解釋清楚就是,此刻呼吁家長朋友們不要把過多的社會心理摻雜進來,理智客觀一些,切勿因為孩子們的個別不好的習慣而摻雜成人的眼光,每位家長都愛自家的孩子,所以請適時的分享一些愛給別人家的孩子。
  再者,有些孩子呈現出過度脆弱的不良表現。孩子的脆弱性表現是由于家庭保護過度,缺乏必要的歷練。過度保護有時候形成一個無形的罩子,一旦孩子成長到罩子無法所及時,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科學合理的“外露”訓練,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讓生命個體充滿活力的必要步驟。生命第一,健康第二,品行第三,樂學第四。積極踐行國家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開設相關地方課程,實踐課程,以籃球訓練為載體,向外發散輻射整個教育行業,幫助孩子們在人生初期養成好習慣。
  各中小學應結合孩子自身特點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來助學助教助長,而籃球訓練正是在這一號召下,具體實踐的體現。在籃球訓練中,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發現自我,改變自我,發掘潛能,陶冶性情。在籃球運動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小組賽事,鍛煉團體協作,通過與小伙伴隊員們共同拼搏,學會獨立學習,學會成長。
  二、淺析小學生在良好行為養成上存在的問題
  1.獨立性差
  當下眾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教育引導上缺乏正確的方法,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導致一些小學生自理能力和獨立性較差,在學習和生活中依賴心理嚴重,自我抵抗困境、挫折的能力嚴重不足。
  2.“本我”自控性較大
  弗洛伊德曾言:“一個人只有合理保持本我自我超我這三者的平衡與牽制,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社會意義的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個別家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大局意識,集體意識,不懂得分享,還有一些同學沒有規則意識,在學校里,無拘無束,不受管制,這無疑給老師的日常教學又增添了一大難點。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塑造成果自我的關鍵時期,我們更應該抓住這關鍵期,幫助孩子度過人生這一關鍵時期。
  3.學習自主性不夠
  因為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沒有養成較好的習慣,很多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對于學習缺乏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不積極主動參加課堂討論學習,課后不積極向老師求助答疑,只會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不會積極主動學習。多數孩子無法做到自主學習,對父母老師等依賴較大,往往是課堂三分鐘熱度,回家拋之腦后。當今的時代,是全自主的時代,教育更加是素質教育,沒有人逼迫,更加沒有人鞭撻,自給自足,方可自理自立。
  三、籃球訓練對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實質影響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更加不能辜負前人所托,做到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積極踐行小學生籃球訓練課,以籃球訓練為出發點,激發孩子自身潛能,培養孩子塑造良好人格,督促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讓孩子長懷感恩之心、常備專心之意、學會自我情緒疏導,在家校聯力之下,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護航。
  1.常懷感恩之心
  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上古以來,有“蒙以養正”之說,學生從小就被教以“感恩”,學校教學更不應落下這一教育。從人文關懷的視角來看,感恩是一種美德,同時,在個體的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接受、懂得感動,往往是也是每個個體快樂成長的內在根源,每個學生都應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俗話講,常懷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一個即將開啟價值觀塑造之路的小學生,有知恩、感恩、報恩之心,也是其人格完善的一個重要方面。與此同時,家長與老師應當聯手共進,家長應定期將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反饋給學校,及時反省自身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最終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常備專心之意
  在個體人格完善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則是要有一個專心致志做事的能力。而成人是否能夠專心致力于某一領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個體在青少年時期做事的定力。小學是個體認知道路的開始,小學生們因為年齡的原因,需要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靜下心來,來潛心思考,才能透徹的理解與掌握所學技能。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小學需要逐漸養成的習慣,亦一個不可或缺的行為習慣則是專心致志的做事的能力與習慣,切忌在課堂上開小差。
  3.學會自我情緒疏導
  小學是孩子們求學生涯的開始,往往會因幼小銜接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老師們要通過幫助學生處理各種小事來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向好發展。教師在日常訓練中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嘴勤、腦勤。經常在訓練中走動、觀察同學們的情緒變化,對同學們行為習慣予以關注與引導,來幫助學生擺脫情緒障礙。   4.家校聯立
  當下,學校牽頭,與家長一起努力,共同在學校和家庭之家搭建“交通傳送軌道”,讓孩子在學校有人教,在家里有人管,兩方共同發力,對于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通過制定相應的教育策略,不斷提升家校合作共育的整體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于小學生現階段年齡特點,積極運用籃球訓練,來開發孩子們的潛能。尤其是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籃球,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打籃球,這樣在學校老師與家人共同的言傳身教之下,孩子們品行養成之路便會更加順暢。
  四、反思總結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更加是祖國的未來。未來是屬于他們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孩子們成人成才之路上,我們要學會適時的幫助孩子們,運用正確的,更加切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助力于每個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小學生籃球訓練實踐課,一方面可以在孩子們的學習之余,幫助孩子們鍛煉身體,符合、貼合小學生階段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另一方面,通過在小學開展籃球訓練課,小學生們通過團隊合作,共同協商,在實踐訓練中,逐漸養成團隊意識,大局意識,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在樂趣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成長。
  在小學“健全適齡體弱者”廣泛存在且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執行運動處方為主的課程內容顯現出了比較突出的價值。不僅在于此類內容直接針對學生體質情況所設,有助于體質和健康狀況的改善,更在于學生通過鍛煉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鍛煉意志的作用,陶冶情操的影響,從而使鍛煉態度得到改善。在運動處方執行的過程中,由于體育鍛煉本身的艱苦性特征, 但是此前尚未曾有人通過實驗探討其作用機制。探索體育隱性課程內容的設置方法,應當結合“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指導思想。體育隱性課程的內容、方法也是可以設計和控制的,其結果也是可以預期的,雖然難以轉換為量化指標,但是可以通過各種交流方式了解學生對于體育隱性課程的認知和感受。體育素養的提高重點在于改善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
  參考文獻:
  [1]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劉越.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德育教育質量[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5).
  [3]馬元寶.淺談小學德育工作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J].都市家教月刊,2017(6).
  [4]陳衛東.為孩子鋪設成功的軌道——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3(11).
  [5]陳旭宇.讓習慣養成像呼吸一樣自然——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