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鄉村勵志文化打造師生精神家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幾年來,我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德”治校,以“人文”治校,關注人性,關注人的素質,關注人的發展。堅持學生發展第一,教師發展第一,學校發展第一的思想。以信念教育為導向,以教育激勵為手段,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廣義教育。構建鄉村勵志文化,打造師生精神家園,讓學生成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并健康成長。
構建人文氛圍 培養文化素養 勵志精神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020-02
我校位于長春市雙陽區南部太平鎮風光秀美的光頂山腳下,學校始建于1958年9月10日,原名抗大一中,后更名為雙陽縣第四中學,曾經是一所初高中一體的學校。1993年取消高中部。1995年撤縣變區后,更名長春市第一五五中學。學校占地面積66817平方米,在各級政府及雙陽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于2014年新建了138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2015年新建了5935平方米的教學樓,2017年硬化了學校的操場。辦學條件與環境的改善為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構建勵志人文氛圍,培養文化素養
(1)勵志文化提出的背景
我?,F有12個教學班,366名學生,教職員工80名,我校學生全部來自太平鎮的11個行政村,都是農村孩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外流現象較多,經我們調查,我校有30%的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有14%的孩子父母離異。這部分孩子大多數都和隔輩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其他孩子父母大多文化水平較低,能達到初中畢業的都極少。對孩子的教育保護太多,缺乏主觀能動的培養。學生家庭教育和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家長對孩子只有溺愛,缺少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習,自己沒有發展目標,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差。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叫《寒門再難出貴子》??戳诉@篇文章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原來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現在的農村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當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缺失。不改變當前教育的現狀,學校、教師、學生就沒有出路,經過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的共同討論,在傳承學校厚德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學?,F狀,決定開展以“勵志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培植鄉村學校的“勵志文化”,探索新的教育發展之路。
?。?)勵志文化的精神體系
勵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為導向、以教育激勵為手段、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廣義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的道德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意志戰勝挫折的賞識教育。在勵志教育思想的統領下,學校開啟了著眼勵志內涵,形成具有勵志特質的辦學理念及“三風一訓”,?;?、校旗、校歌等核心精神文化的設計創意,經過師生的廣泛參與討論,最終形成了以彰顯“勵志”特色的系列精神文化。(幻燈片辦學理念、三風一訓、校幑、校歌,師生諾言誓言)
?。?)勵志文化的總體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課堂、活動、環境為載體,培養有德行、有智慧、身心健康、有生活情趣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學生。全力打造“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環境綠化營造自然美、團隊精神打造人文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文化建設思路,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建成“平安校園、書香校園、生態校園、文明校園、人文校園”。讓我們的學校有靈魂,教師有思想,學生有潛能,家長有信心。
2.美化校園勵志環境,奠定育人基礎
環境文化是直觀性文化,有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通過環境文化建設,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每一個角落都發揮育人的功能,做到“校園處處是教育,學生時時受熏陶”。
?。?)外在環境“悅”人。
我校占地面積較大,校園周圍綠樹成蔭。走進校門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操場和整齊的建筑,還有見證學校發展歷史的三棵松樹處在校園中央。校園內整潔優雅,規劃設計合理。由于操場是在10月竣工的,校園內的綠化明年春天開始施工,現在已經做好前期的設計。校園綠化完成,我校將成為一個綠草青青,鮮花滿園,人景合一的花園式學校。
?。?)內在環境“育”人。
第一,以“理念”為主的大廳文化。這里是學校的核心區域,也是學校的門面,文化內容主要是學校的辦學理念、三風一訓、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及學校特色教育的說明。
第二,以“立德”為主題的樓層主體文化。一層主要是學生養成教育,通過11個勵志小故事及其結論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二層主要是勵志名言。通過孔子、老子等名言深刻說明如何做人、做事。第三層主要是名人勵志故事,通過名人讀書成材的故事,讓學生明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第四層校史文化。建設155中校史陳列墻,激勵全校師生積極向上,奮力拼搏,全面展示我校50多年來的辦學歷史和辦學成果。通過歷史緊密團結教職員工、學生、行政管理人員和校友,增強學校凝聚力,形成奮發向上的理想追求。
兩側樓道共設計八個字,為忠、孝、博、志、禮、健、誠、恥。弘揚忠(愛國愛校)、孝(尊敬師長)、博(博學多思)、志(志存高遠)、禮(禮貌待人)、?。ㄉ硇慕】担⒄\(誠實守信)、恥(羞恥之心)的傳統美德,建設團結、和諧、進取的精神核心。把全體師生緊緊凝聚在學校核心精神周圍,形成一種較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塑造155中優秀的學校形象、教師形象、學生形象,激發和激勵每一名155中人奮發進取、自強不息。
第三,以“書畫”為主題的樓道文化。每個樓層為一個系列的學生美術作品。一層剪紙,二層色彩,三層是國畫,四層為師生的書法作品。每學期舉行一次大型書畫展,全校師生踴躍參與,雖然沒有一幅名畫,但都是我們自己的作品,各層樓道成了盡顯師生書畫藝術才藝的展臺。國畫、兒童畫、剪紙、線描、書法等以多種書畫形式,我校有一位美術教師,善長根雕和石畫,幾年帶領學生創造了大量的作品。抒發了對藝術的熱愛,這一文化的打造極大地調動激發了師生的藝術興趣和文化修養。 第四,以“激勵”為主題的班級文化。班級要為學生營造和諧、進取、團結、活潑的成長氛圍,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約性、激勵性的文化引領。外墻是班級的全家福、班規、班名、班風等內容。勵志專欄“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事難成”是全班同學制定的努力方向。在班級開展每節課前一首勵志歌曲,每天早上誦讀20分鐘古詩詞,每周一節勵志班會和新聞課,每月開展一個主題的教育活動。班級管理做到“五無”“四化”?!拔鍩o”即地面無雜物、痰跡,墻面無污漬,桌椅無刻印、污漬,門窗無積塵,衛生無死角?!八幕?,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為語言規范化、學習用品擺放定位化、衛生打掃用具隱蔽化。班級活動學生自覺組織,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五,以“榜樣”為主題的風采文化。一樓大廳展示的是全校90名教師的風采,二樓大廳展示的是學生風采,主要以學校選拔出的各類校園明星為主。學校每年要評選出品德之星,學習之星、藝術之星、體育之星、乘車之星、光盤小明星等,被評選的同學會在開學典禮上進行表彰,將照片上墻,把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教育和引導其他同學“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趕有目標”。
第六,以“啟智”為主題的功能室文化。立足各室功能特點,本著啟智潤德,集名家思想之大成,結全科學思維與方法進行學以致用的設計與布置。
第七,以“悅讀”為主題的讀書文化?!般逶?,共享閱讀,與書為友,讓閱讀成為習慣”這是創建書香校園提出來的理念,為了落到實處,讓師生隨處有書看,到處有書讀,建設了漂流的開放閱讀書墻,利用閱覽室、班級圖書角開展“師生閱讀,共同成長”的系列閱讀活動。為學生列出必讀勵志修身書目,每周語文老師組織一節讀書課,每月每班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同時也讓學生在閱讀中增長見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古往今來人生成功從勵志開始的道理,讓學生在書中尋找樂趣、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第八,以“怡人”為主題的有聲文化。上下課音樂、上學放學溫馨的提醒給人如家的溫暖;每天中午的校園廣播是師生午后的休閑茶,輕松愉悅。
第九,以“成長”為主題的課堂文化。課堂是傳播知識的主陣地,立足課堂主陣地,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將信息化建設與高效課堂融合,將勵志故事與學科整合。實行年級同學科集體備課,建立了教學資源庫,達到學科間資源共享。在“三四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生學業有進步,教師能力有提高,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3.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學校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就是社會。讓師生明確在校工作、學習、生活要有制度約束。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對學生要有愛心、有責任心,對社會上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摒棄。學校將教學制度、安全制度、考勤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匯編成冊。學生要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校一日常規》、《學校的獎懲條例》等制度,要講文明禮貌,講衛生、遵守紀律。觸犯學校制度的底線要受到處罰的。
4.開展多樣勵志活動,提升文化品位
勵志教育即是信念教育、激勵教育也是挫折教育。我們將勵志教育引入到活動中去,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自覺、勤奮、踏實的優秀品質。
我校根據體育藝術“2+1”項目的要求,讓每名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培養合格+特長的中學生。每年召開一次全校運動會和藝術節,學校每周三和周四組織開展社團活動,每周一組織一次莊嚴的升旗儀式,每天開展1000米慢跑。結合每月的特點,開展不同主題的德育活動,如五四開展了配樂愛國主義詩朗誦,六月開展古詩詞大賽,九月組織開展感恩勵志演講,十月組織學生唱紅色革命歌曲等。通過活動宣傳勵志事跡、樹立勵志典型、弘揚勵志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磨煉意志。樹立“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鼓勵學生從實踐活動中勵志,從興趣愛好中勵志,形成我參與、我成長、我快樂的勵志活動氛圍。在全區舞蹈校園劇比賽中,我校的《卷珠簾》《十送紅軍》獲得一、二等獎,在全區器樂比賽中,我校的葫蘆絲表演《我和你》獲得一等獎。在區內組織的排球、籃球比賽分別獲得了第二和第五的好成績。兩位音樂老師分別獲得了優秀指導獎。
在工作實踐中,我校開發了適合學生發展的德育校本課程《國學晨讀課本》、《課前勵志歌曲》、《勵志成語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名家名句譯文》等,讓學生在讀、唱、說、做中培養厚德勵志的良好品質。
5.家校聯合,共促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校領導定期給家長講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的專題課。班級建立家長微信群,有的老師通過微信幫學生解決在家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學校的工作及孩子在校的表現。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活動及管理之中,全面了解學校的發展和孩子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學校領導和教師不定期的對學生家訪。對家庭特殊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學校每年有30名同學享受國家營養午餐,因貧困不能交校車費的學校給予減免。我校原八年二班學生賈浩媛患有尿毒癥,小時候父母離異,多年未見,與爺爺奶奶生活。當醫生已經宣布她還有2個月生命的時候,爺爺來學校請求我們幫助,全校師生共為他捐款15000多元,并幫她尋求社會幫助,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孩子慢慢的好了,已經來校上學了。學校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達到了共識,在學校與家長之間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從未出現過任何問題,家長對學校的工作十分滿意。
著名學者張文質說:學校文化是一條流動的河,需要在堅持中一代又一代教師共同積累、維護、調整與提升。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先進的文化能推動學校發展。在創建優質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我們155中學獲得了很多殊榮,先后被評為長春市經典誦讀試點學校、長春市一類一級學校、長春市語言文字示范校、長春市新優質學校、吉林省示范性食堂建設、雙陽區普法先進單位、雙陽區先進黨支部等。我們將繼續用勵志文化構建來引領學校的各項工作,充分體現師生的生命價值,塑造積極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學校精神,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