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生命自覺 構建師生成長課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直以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激發生命自覺,提升生命價值”為辦學理念,以“師生高品質全面成長”為育人目標,把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與課程體系深度融合。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學校逐步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教師發展課程與學生成長課程體系。
一、教師發展活動,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聯結情感,營造和諧氛圍
創建和諧氛圍是學校工作的重點。首先,學校行政領導深入一線,一切工作從教師出發,給予理解、關心和尊重,讓愛充盈校園,使愛與被愛、關懷與被關懷成為教師間的重要關系。其次,學校營造家的和諧與溫馨,提倡“師生同練”,即師生一起做操、晨跑、跳繩、拔河;一起參加“趣味體育”、藝術“同場競技”等活動。教師在活動中獲得了成就感,樹立了自信,也增強了集體歸屬感,提升了凝聚力。這種效應可以從活動遷移到教育教學,使教師充滿自信,煥發工作熱情,主動要求上進,不斷超越自我,并實現了個人成長與學校發展的雙重目標。
(二)開展活動,傳遞榜樣力量
學校每年都舉行頒獎盛典,設置“十佳教師”“師德標兵”“辛勤園丁”等多項榮譽,讓辛勤工作、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的教師走上領獎臺。學校開展德育論壇活動,樹立師德榜樣,引領其他教師獲得前行力量。同時,學校還開展“傳揚‘和諧之家’優秀團隊”評選活動,以“和諧之家課程”為載體,通過辦公環境建設、合作互助、團隊業績等項目的建設與評比,提升團隊凝聚力。
(三)開發課程,滿足發展需求
學校針對不同教師的發展需求,確定基礎課程和提升課程?;A課程是指從事教育教學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包括教學基本功、教學常規課程和班級管理課程,旨在促使教師成為合格稱職的教師。例如以“教師基本技能體驗活動”(粉筆字、專題教研課)為載體,促進教師基本功的發展。
提升課程是結合教師的專業特長,幫助教師在專業上提升,成為優秀教師。如“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分享課程”依托學校開設的活動,邀請各領域專家開展講座或現場指導,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改進及提升;“互助課程”以教研組學習共同體為依托,以優秀教師帶動青年教師成長;“教師課改沙龍”以活動為載體,促進教師積極的研討氛圍;“教學案例反思”以討論為載體,促使教師在反思中走向成功;校本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以科研課題為載體,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成長課程,成就自信少年
(一)構建“生命成長”課程體系
我們制定了《實驗小學課程改革規劃方案》,提出了課程改革的發展愿景,即構建“生命成長”課程體系。學校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有機結合,圍繞“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努力打造以人為本的“生命課程”。
(二)推進三級課程有效實施
1. 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學校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面,進行了內容整合。一是學科內整合,將某一學科知識進行梳理,做內部優化重組。二是跨學科整合,在藝術課堂上,將音樂與美術有機融合,突破學科限制,將多學科融合在一堂課或一項教育活動中。此外,學校還根據單元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長短課、微課堂、周課等方式增補和縮短教學課時。學校還積極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在不增加學科總課時的前提下,保證各學科不少于10%學科實踐活動課時真正落地。
例如學校組織了繪制校園平面圖、旅游中的數學、包裝的學問、學會生存、召開家鄉小小新聞發布會等實踐活動。教師選題備課時通過集體教研、集中授課,以實踐活動為主的方式進行積極的評價和德育滲透,以達到全程育人的目的。
2. 地方課程綜合化實施
我們除了合理安排師資、科學安排課時外,還把相同的課程資源進行整合,開設相應的實踐活動課,實現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有效對接,突出地方課程體驗性與實踐性,以提高課程的有效性。在教學人與社會時,教師重視對地方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根據魅力鲅魚圈的內容,教師組織學生參觀鲅魚圈區,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與責任。
3. 校本課程特色化實施
學校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編寫了校本教材。目前,按人文素養類、道德素養類、體育藝術類分類,教師共編寫了44種校本教材,有三本校本教材在省、市獲獎。學校已經圓滿結題國家級課題《校本教材的編寫與實施》,校本教材的編寫與實施已經成為學校教師綻放無限潛能的舞臺。
學校實施的校本課程分別包括人格課程、技能課程、智慧課程、美育課程。其中人格課程是在活動中不斷完善學生人格的短課時,主要課程有升旗課程、班隊課程、節日課程、成長教育、好習慣、勵志教育、禮儀教育等,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技能課程是實施安全、法律、理財、實踐的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法律理財普及、社會實踐、動手實踐等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生活技能及創新實踐能力。
智慧課程,主要包括每天15分鐘的經典誦讀,學生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經典,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在經典國學中得到潤澤;“1+N”模式的閱讀課,“1”是指每周一節閱讀課,“N”是指課前2分鐘的名言警句誦讀。
美育課程主要包括書法課和學科特色課程。書法課除使用寫字教科書之外,學校又編寫了《書法校本課程》;學科特色課程,是學校開設體育足球、荷球、花式跳繩、排球、棒壘球、乒乓球、音樂豎笛、舞蹈、名曲欣賞、美術—線描、超輕黏紙、手工、名畫欣賞等校本課程。
學校還根據國家人才培養需求制定發展性評價體系。學校建立了發展性的教師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評價重過程,校本課程評價考核指標等同于其他學科考核的指標。學校對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方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打造和諧高效的“生命課堂”
在課程改革中,我們把變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學校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建構了“以學為主、四步八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了和諧高效的“生命課程”。同時,學校還參加了“中國好教師”信息平臺活動,教師可以在好教師平臺上學習和互動交流。
(責任編輯:孫麗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