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切換導入主體和導入方式,激發課堂的生命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課堂教學目標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好的課堂導入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因教育而豐富生命,讓教師因教育而體驗快樂。
  1導入主體與導入方式
  課堂教學導入主體可以為學生、教師或師生,采用多種方式切換進行,讓生物課堂更美麗。
  1.1導入主體為學生,讓課堂凸顯生命的魅力
  說起課堂導入環節,似乎就是教師的事。授課教師事先布好“局”,引導學生往“局”里鉆。教師采用這種導入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對于新知求知欲望不強。如何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可以把部分課堂導入還給學生,由學生導入新課。但是學生缺乏對新知的生活經驗和原認知,這時教師可以把課堂導入延伸到課外完成——課前收集資料活動。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和課前探究活動,由活動產生新的生活經驗、新的困惑、新的表現欲望,帶著問題和學習的需要走入課堂。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價值追求,首要的意義在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就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需要。
  1.1.1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導入新課,滿足學生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
  如今是知識大爆炸時代,信息來源越來越多,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書籍、他人生活經驗等多種渠道獲得相應的資料。開學初,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班級每名學生布置1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要求學生用2周時間完成,以文檔、PPT、視頻、圖片等格式上交,上交時寫好姓名、班級。教師一一檢查,做好與教學內容對應的紀錄。前一節課提醒對應內容的學生在下一節展示。學生在搜集資料時,會接觸多種信息,新知即可以建構在這樣的原認知基礎上。另外,在全體學生面前的展示,還能夠滿足學生的認可感與欣賞感的需要。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人的性別遺傳”一課中,學生搜集展示了6名男女運動員圖片和奧組委對運動員性別檢測的技術變更資料。學生這樣導入:猜一猜哪一位是女性運動員。其他學生積極參與,但幾乎沒有全猜對的。接著,學生給出奧組委對運動員性別檢測的技術變更資料:1968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對所有奧運參賽選手采用“染色體檢查法”進行性別檢查。它是通過鑒定受檢運動員的細胞染色體中是否含有Y染色體,從而確認該運動員性別。大家知道為什么嗎?
  1.1.2展示課前體驗活動積累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滿足學生的體驗需求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它使得學校里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系起來,兒童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學習,從而有助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青春期”是七年級下冊教學內容,課前學生體驗“青春期測量身高變化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在3-5月完成。開學伊始,布置學生查找“促進身高快速增長的方法”的資料。3月~5月中旬安排學生測量身高5次并記錄測量結果。5月末,對活動進行整理,特別是對學生身高的跟蹤測量結果進行統計、繪圖,在上課時,進行展示,導入新課。
  1.1.3展示課前探究活動的疑惑導入新課,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
  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對還是不對。為追求答案,解決內心的不確定,學生會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同時會引發出更多問題。
  例如,在“飼養和觀察家蠶的生殖和發育”探究活動中,學生產生很多疑問:蠶在蛻皮前為什么不吃不動?蠶結繭后在里面真的一動不動嗎?蠶破繭成蝶時吐出的紅色液體是什么?如何判斷雌雄蠶蛾?學生的問題都是親自經歷才會產生,很多是教師沒想到的問題。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時,由學生展示自己拍照的蠶寶寶圖片和視頻,并提出探究過程中產生的疑惑,由惑導入新課。
  1.2導入主體為教師,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生命教育就在于: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把握;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面對;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創造。
  1.2.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用問題激發生命
  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教師可根據新授課的內容和特點,引導學生復習相關舊知識,利用舊知識能很自然地導知識,從而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連,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非常相近。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設置如下問題:
  ①以人為例,談一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趧游矬w主要的組織類型有哪些?
  教師在提問、回答與表揚中用生命撞擊生命,激發學生探究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欲望。
  1.2.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用情景激發生命
  杜威說:“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鼻榫皩胧墙處煾鶕率谡n內容,利用語言和多媒體的聲光效果,創設一種教學情景,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課,吸引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一部分“眼和視覺”教學時,教師播放視頻“撞一下失明12年竟復明”,簡要內容為:歐洲一女子失明12年,有一天晚上不小心把頭撞到桌角。奇跡發生了!該女子竟然能夠看見了,撞一下就能看見,這是為什么呢?視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學生的驚訝、懷疑中導入新知學習。
  1.2.3演示實驗導入新課,用科學激發生命
  演示實驗導入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由教師通過巧妙設計實驗,在全體面前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和追溯實驗原理,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
  例如,在“消化和吸收”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消化液中對物質起消化作用的主要是消化酶,但消化液膽汁中卻沒有消化酶,它是如何對脂肪的消化起作用的呢?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再提供材料5 mL豬的膽汁、5 mL植物油、清水、燒杯、玻璃棒。3名學生到講臺前進行演示實驗:將植物油倒入燒杯中的清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靜置一會觀察到被攪散的植物油又成片的浮在水上;再將膽汁倒入燒杯,用玻璃棒攪拌,靜置一會。學生觀察植物油的狀態,并根據觀察的現象交流膽汁對脂肪的作用,以及對脂肪的消化的作用,從而引入“消化和吸收”第二課時。   1.3導入主體為師生,營造和諧的生命課堂
  通過師生互動游戲,師生共同導入新課。學生在有趣的游戲活動過程中,高高興興、不知不覺中引入新課。
  例如,七年級下冊“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時,教師可以邀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與教師進行“打手游戲”。游戲要求1min內測試學生被打手的次數。之后再換另一名學生,做同樣的游戲。教師提出問題:完成打手游戲主要由人體哪個系統控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講述:打手游戲是由神經系統控制,是人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規律反應,這種反應活動稱為反射。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理解了反射的概念,對形成反射的人體結構基礎產生求知欲望。
  2切換導入主體與導入方式時注意事項
  2.1注意課堂導入時間問題
  導入時間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導入開始時間,授課教師不要上課鈴一向,就進行導入環節,要等學生安靜下來之后,方可導入;另一方面是指導入時長,導入環節雖很關鍵,但不是重點,時間過長會有喧賓奪主之感,影響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導入時長不要超過5 min。
  2.2注意課堂導入內容
  課堂導入主要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新授教學內容相銜接,但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如“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培養皿給學生分發10種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數粒種子(含松子、玉米、瓜子、大米等)。隨著教師播放音樂,學生開始對種子進行分類,音樂結束時活動終止,整個活動用時約1min。分類完成小組提前舉手向教師示意。教師提問:“你們是如何把種子分類?”教師進一步引導:生物圈生物種類多種多樣,如何快速辨別一種生物呢?引入課題。通過學習,學生學會對植物進行初步分類后,第二次拿出導入環節時用過的種子,讓學生對這些種子進行分類,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最后,在課堂結束前情感升華時,第三次展示分好類的種子,同時課件播放一張學生課桌內亂糟糟的圖片,產生對比,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也應該學會分類管理,做個有條理有秩序的學生,達到“一導”起“三用”。
  2.3注意導入主體
  把握合適的課堂導入主體,學生、教師、師生切換導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恰當的選擇導入主體。由學生導入時,應把學生請到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的位置,引起全員關注。導入方式應多樣化,如復習、圖片、視頻、游戲、匯報體驗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日新月異的感覺,產生對每節生物課的期待。每節課用同樣的課堂導入方式,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通過切換導入主體和導入方式,激揚生物課堂生命活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470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