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課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
【關鍵詞】課堂 煥發 生命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75-01
課堂應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師走進課堂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只有當學生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情感的閘門開啟的時候,學生才會想學、愿學。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課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
一、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贊可夫指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币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追求的趨向,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有學習的動力,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而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自讀課文,學會發現。
1.展示課題引導讀。學生讀了課題后,說出自己想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問的。
2.根據興趣自由的朗讀。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盡情誦讀,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讀時要多給學生提供誦讀的條件,或加上多媒體,或配上音樂等,并積極參與到學生朗讀活動中去。
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就改變了傳統教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學生只有樂于去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1.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之本”,是發展的主體。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保持。
2.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創造、學會合作。
3.教學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也要重視過程和方法,同時還要注意情感與態度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三、提高學生質疑能力,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系。
1.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生能大膽質疑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也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表現。教學中,我分三個層次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即自學后的質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課中深入性的質疑及課后延伸性的質疑。在指導學生超前自學時,我培養學生邊學邊記的習慣,記下不明白的地方,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利于教師“教”的針對性,使學生潛在的問題能提早得到解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能力。
教授新課過程是學生獲取新知,并將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關鍵和重點,有意識地在知識的重點處或新舊知識矛盾的沖突過程中設問質疑,既能使每個學生在掌握知識過程中把知識內化,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有益于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
3.提高學生自我校正的能力。
學生寫作業,答試卷沒有檢查的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究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差,自我“反省”能力低;其二,長期以來總是學生寫作業,教師批作業,教師指出錯題,學生改正,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責任感,沒有自我檢查的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自我校正的習慣,首先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促進學生一絲不茍地對待學習。用嚴格的訓練培養學生。目標是“算必準”,“會必對”,不馬虎而失誤。要求每個學生建立一本“錯題檔案”,上面記錄著自己的錯題原型,原因分析,校正辦法及正確答案。
四、自問,在質疑中學會探究。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自主閱讀中激勵他們智慧與潛能的發揮,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創設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敢于提問。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傾聽別人說完再舉手的好習慣。使學生能在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進行學習。為此我們在上語文課時,進行說話聽話的評比活動,堅持一段時間后,效果很好,學生學得愉快,老師教得輕松。
2.運用積極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樂于提問。老師應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教師對學生提問的評價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也最容易產生積極效果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真誠的贊揚,哪怕一句簡單的“你真行,”“你能行!”都將給學生無窮的自信。教師在家長面前常表揚孩子敢問、會問,這也是有效激勵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五、自悟,在感悟中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獨特的感悟,教師要善于引導、設計、給學生一個輕松的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交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并與同伴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發展。交流時,要鼓勵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獨樹一幟;允許學生隨時質疑,并敢于與同學老師爭論,允許學生自由表達,也允許學生保留看法。學生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教師,敢于標新立異,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創新精神。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校教育定格于課堂,決勝于課堂,課堂是一片煥發師生生命活力的綠洲。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從重視人的價值的高度看,教育活動是促進人實現自身價值的活動,就是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我們應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策略去面對新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入手,去努力創造充滿生命的活力的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2011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