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讓語文教學煥發生命活力,教師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初中語文 教學 煥發 生命活力
【中圖分類號】G 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109-01
在新課改的當下,教師應關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努力挖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大潛能,以彰顯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性,讓初中學生真正學會語文學習,創造性地學習語文,以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
1.加強誦讀訓練,鼓勵學生多元解讀教材(文本)
為了讓初中學生學會語文學習,教師就應擺正“教”與“學”的位置關系,以“學”為主體,以“學”定“教”。朗讀是語文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方法,教師應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完成對教材(文本)淺顯的或者是精妙的誦讀。不可否認的是多種多樣方式的誦讀會激發起學生內心的波瀾,會引起學生情感的起伏,對學生而言,更是一種審美的旅行。
比如,教學《阿里山紀行》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誦讀,如讓學生個別誦讀,學生小組誦讀,學生集體誦讀,讓學生嘗試探究讀出情感,讀出內涵,讀出“精”“氣”“神”,讀中體驗,讀中感悟,讀后鼓勵學生間相互評價。力求讓學生“讀”占鰲頭,讓學生真正走入教材(文本),通過讀,感悟教材(文本)的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能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這就需教師去深入鉆研教材(文本),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解讀教材(文本)的過程中自然地產生認知與情感的融合,使學生“心為之牽”“神為之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點撥、指導之下,“充滿激情”的對教材(文本)進行探索、發現、創造,將教材(文本)知識與生活發生“碰撞”,發生“融合”,多角度、多維度、多元化進行教材(文本)的解讀。讀中悟,悟中思,思中得。如教學《藍藍的威尼斯》時,教師就應讓學生在充分涌讀的基礎上更多地去關注教材(文本)的行文布局,讓學生重點探究教材(文本)的選材布局之精妙。
2.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層體驗教材(文本)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只有學生自己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責任在于讓學生引領、點撥、指導學生充分地對教材(文本)展開探索,展開討論,展開交流,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展開自主探究。
比如,教學《美麗的西雙版納》時,課堂伊始,教師就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呈現西雙版納介紹的精彩課件,唯美的畫面,悠揚的樂曲,讓學生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果,西雙版納的如此神奇、如此美麗,讓學生迫不及待地想進入教材(文本)中去探一探、看一看、議一議,從而理解教材(文本),感悟教材(文本),體驗教材(文本)。
值得一提的是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通過“提問”的方式,以“提問”去誘導學生“學”,通過“有思考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品出教材(文本)的獨特的、非同尋常之處。教師應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通過學生的討論探究,以有“梯度”,有“難度”,有“坡度”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教材(文本)的深度思考,讓學生對教材(文本)產生“質疑探究”的欲望。如教學《馬說》后,學生產生馬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疑問時,教師就應讓學生間展開討論,展開探究,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將這樣的疑慮予以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語文學習是積極的,是主動的,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性得以彰顯,學生在品讀、品析中獲得對教材(文本)的全新體驗。
3.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有效感悟教材(文本)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生命個體,不同的生命個體間其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在于去努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潛能,讓學生有效的感悟教材(文本)。激勵、喚醒、鼓舞是教師的教學藝術之所在,通過教師的激勵、喚醒、鼓舞讓學生將語文學習當作自己內在的一種需求,學生在“內驅力”的推動下自然在語文課堂上愿意傾訴,渴望交流,渴望探究,善于發現,善于創造。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多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應多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教材(文本),讓學生理解教材(文本),讓學生體驗教材(文本),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需強調的是學生在初步感悟教材(文本)的基礎上之后,教師就應給予適當的引領、點撥、指導,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的獨特創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出自己對教材(文本)的獨特體驗,比如,教學《義犬救主》時,通過周氏的“出、推、舉”足以可推斷出周氏的機智、勇敢、友善等人物品格,但此時教師如果草草收兵,或許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不妨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此時,有學生提出豪賊的“曰、窺、脅、謝”完全可以反襯周氏聰明機智的性格。教師的鼓勵,教師的耐心等待,收獲了課堂的驚喜,收獲了課堂的精彩。
4.結束語
讓語文教學煥發生命活力,教師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蘭新. 新課程條件下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33)
[2]曾令浩. 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J].課外語文,2018(7):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