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模式,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生物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基金項目】青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生物學科“活動·感悟”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編號:QJK135D720。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75-01
一、實施“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現實背景
?。ㄒ唬┬抡n程的實施期待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
2011年《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ǘ┥飳W科概念教學的特點呼喚教學模式的創新
生物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要“凸顯重要概念”,概念是建立在事實感知基礎上的,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構建。因此,需要一種適合概念教學的教學模式來創新我們的課堂。
?。ㄈ┪覅^生物教學現狀急需新型教學模式的實施
為了尋求有效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選取了我區4所學校的部分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座談,并進行了統計分析。從問卷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的表面,理解不深。課堂上教師以講授為主,因此,綜合20多年的生物教育教學實踐,在“做中學”的理論指導下,我們提出了“初中生物學科‘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盡快改革我區生物課堂。
二、“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內涵
?。ㄒ唬盎顒印じ形颉闭n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杜威批判傳統教育的“書本中心”出發,提出了“做中學”理論,他要求以各種活動取代傳統的教材,強調學生個人有直接主觀經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的過程。
?。ǘ盎顒印じ形颉闭n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活動”活動包括內隱性活動和外顯性活動兩種,看得見的肢體活動是外顯性活動,思維活動和主體意識活動為內隱性活動。外顯性活動激活內隱性活動。所謂“感悟”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歷所產生的感想與體會。
初中生物“活動·感悟”教學模式是指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知識、能力、素養多方面的發展為目標,通過豐富多彩的具有自主性、實踐性、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概念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感悟解決問題的方法,感悟生命之美,感悟自然界的神奇和偉大,增強探索自然、愛護自然的社會責任感。
三、實施“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ㄒ唬┑谝浑A段:課題研究準備
課題立項后,組織課題組老師設計了問卷,以實驗學校的學生、教師為普查對象,通過問卷和座談了解課題缺乏活力的原因,了解學生對生物課堂興趣點。文獻研究、實地考察,更新教學理念,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建構主義”“做中學”理論進行學習。
?。ǘ┑诙A段:課題研究實施
課題組老師通過文獻研究,在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活動教學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支撐,模式建構,初步構建了“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確立了初中生物“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流程為“三階段五環節”。然后在實驗學校展開了“2備2講3議”的行動研究法,對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的實施進行細化與完善。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實效性強的“活動·感悟”課型的教學模式。
?。ㄈ┑谌A段:課題推廣、優化階段
教學模式的研究初步完成后,我們在黃島區首先召開了在開展“活力課堂”展示活動研討會,由課題組織的老師上“示范課”,利用市級城鄉交流課的機會,我們將推選出的標兵,推到青島市進行交流,并10多次邀請專家來我區指導,進一步升華了“活動·感悟”教學模式的理性認識。
四、研究成果主要內容
(一)研究總結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感悟”教學模式
我們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經過3年的行動研究,目前“活動·感悟”教學模式構建初見成效。
初中生物“活動·感悟”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包括“三階段,五環節”。
?。?)創設情境,呈現目標:教師需要從貼近生活性、彰顯時代性、突出學科性、體現趣味性等四個方面入手創設生動的情景,定向激趣,并且出示本節學習目標。(2)提供素材,設置活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并將這些材料加工成趣味活動,制定活動步驟和引導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激活思維,合作探究,獲得豐富的感性體驗。(3)搭建平臺,引導交流:老師把握住學生在諸多感性體驗后渴望分享的時機,給學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臺,分享探究知識方面的收獲。(4)回顧梳理,指導歸納:教師引領學生對前面學生的探究進行梳理、點評、總結、歸納。(5)精選練習,實踐應用:本環節重在創設一定的新情境進行應用,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幫助,修正錯點、彌補弱點。
(二)研究梳理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策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張“在勞力上勞心”意思就是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引發思考。我們在研究文獻中思考、在實踐中完善,結出適合初中生物教學的8種活動策略。
?。ㄈ╅_發實施了適合“活動·感悟”的科學評價體系
評價是學生持續保持學習探究熱情必不可少的動力。我們在課堂實踐中總結了“活動·感悟”的科學評價體系,1.是學生的“三動”評價策略;2.是教師的“明星教師”評價策略;3.是學生的“三結合”評價策略。
五、研究的反思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在“活動·感悟”教學法課題研究的實踐中也證明,有效的活動能幫助學生經歷多元的體驗,積累多元的經驗,最終實現知識有意義的構建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但是,活動中一定要注意教師的有效指導,如活動前充分的準備;活動步驟和目的明確的要求;活動中對學生的行為密切的關注,并及時的點撥;活動后展示平臺的搭建,有意識的質疑、追問,激活學生思維;等等,以提高活動的實效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