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充滿生命的靈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成長意義重大。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寫作教學無疑是重中之重。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師使用傳統、僵硬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學習興趣不高,寫作千篇一律,缺乏個性。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從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三個方面,淺談小學生個性寫作的培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個性寫作
寫作是寫作者情感態度的釋放,是其主觀意愿的表達。一篇充滿生命靈動的作文,應能讓人在閱讀時充滿“發現”的驚喜。靈動的作文,猶如一陣宜人的春風,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價值取向,而作文的結構布局、行文方式則呈現出作者的寫作風格。個性張揚,充滿靈動的作文,讀之令人愉悅,讓人愛不釋手。
一、小學語文個性寫作之“言之有物”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其首要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觀察,讓作文言之有物。小學生年齡小,正處于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學生們缺乏寫作技巧,知識儲備不足,認知能力不強,均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加以改進、完善。然而,若在寫作過程中不能做到實事求是,嚴謹對待,而養成了敷衍了事的壞習慣,則對學生后續的學習開展和性格養成十分不利。寫作的第一要義是需做到言之有物。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做到言之有物?不同的教師,可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因地制宜地開展寫作教學。要在作文中做到言之有物,需循其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學會觀察。教師要傳授學生觀察的技巧,引導學生觀察,鼓勵學生觀察,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身邊的人、事、物,觀察學校、社區和大自然,觀察所有的一切。有了觀察,對事物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掌握事物的特征、性質及規律。觀察是寫作的起點,它讓學生加深了對事物的印象,從而“有話可說”;觀察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讓學生產生情感波動,發散思維,喚醒記憶,從而“有話想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獨一無二,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就可在作文中彰顯出自我個性。寫作需要思考,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可以攻其一點而不及其余,但歸根結底,寫作必須有素材,而觀察正是積累素材最有效的方法途徑。
二、小學語文個性寫作之“言之有理”
培養學生的個性寫作能力,需要學生加強動手實踐,從而在作文中做到言之有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不少學生的作文不能做到言之有理,學生在作文中的“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主觀臆斷。單一憑借自我的主觀臆斷,在沒有實踐的前提下做出判斷。有些學生在作文中的理論依據不知從何而來,張冠李戴,以點概面,違背了客觀現實。作文需要想象力,作文教學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但寫作不能無中生有,不能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胡編亂造。需要注意,個性化寫作教學或培養學生的個性寫作能力,均需要落實于客觀世界的基礎之上。其二,人云亦云。學生在寫作中所提出的觀點、見解及理論依據均應具有客觀性、合理性。然而,在全班學生的作文中,普遍持有同一主張,似乎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起。比如以“我栽了一棵樹”為題目的命題作文中,學生們植樹的步驟、程序完全一致,必然要深挖坑,移栽之后記得澆水。植物的種類不一,性質也就不盡相同。喜陰植物不需要大量澆水,而即便是一般植物,如土壤中水分含量充足,栽種時也不需要澆水。由此觀之,學生們許多都沒有親自動手實踐的經歷,在作文時妄加推測,或者人云亦云,而這顯然不能提升寫作能力,也不能在作文中凸顯自我的個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嘗試、多操作,實踐出真知。實踐之后,學生會明白更多道理,收獲更多知識,擁有更多感悟,而這些才是個性寫作的不竭源泉。
三、小學語文個性寫作之“言之有情”
教學實踐中,有不少學生望“文”而逃,學生們厭倦寫作,抵觸寫作。在評閱學生作文時,雖然學生們的作文滿足了字數要求,但作文內容大多乏善可陳。有部分學生是東拼西湊文字,在一番生拉硬扯之后,“完成”了寫作,作文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寫作能力,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生命的靈動,需要教師激勵學生思考,開動腦筋,使作文言之有情。語文沒有標準答案,作文更加具有包容性、自由性和發散性。同一主題的作文,學生可從上至下開展寫作,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從下至上進行寫作;學生們可站在某一角度,對事物持肯定態度,也可在作文中否定它。只要論據充足,邏輯合理,層次清晰,作文自然可發揮出感染力,言之有情,給人以啟發。一篇靈動的文章,必然充滿作者的脈脈溫情,文章有思想,有情感,文字帶給人溫暖的感覺。充滿生命靈動的文章,讓人在閱讀時不知不覺發生自然情緒,有時滿心歡喜,有時淚流滿面,情隨意動,身臨其境。小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有限,寫作能力不高,但在作文中融入自我的情感因素卻十分必要。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作文大多直白簡單,記錄某件事情,或者描寫某個人物的性格、行為及特點。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可類比為記錄,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讓作文在文從字順的基礎上,有鮮明的主題思想,有自我的個性色彩。“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寫作離不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才能有情感生成。為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互動過程中,圍繞問題載體而引導學生思考。
培養學生個性寫作能力,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生命的靈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發揮學生群體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個性寫作,需要教師夯實學生基礎,傳授學生觀察事物的技巧,鼓勵學生實踐,增長見聞。在寫作過程中,激發學生情感投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強化寫作的感知感受,從而扎實錘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郭華.個性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7(11).
[2]羅秋蓮.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49).
[3]章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