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睍r下,全國掀起作文教學革命的浪潮,涌現出不少名師、專家,作文教學出現了不少新主張、策略。但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仍是通病。如何讓學生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本文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活;培養學生興趣、意志力;記錄生活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真情實感 生活 興趣 表達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時下,全國掀起作文教學革命浪潮,涌現出不少名師、專家,出現了不少新主張、策略。
一、用細心感受生活 以慧眼發現生活
著名作家冰心曾指出,小學生作文的最大難題是沒得可寫,無話可說。也就是沒有寫作素材。在沒有素材的情況下,學生要完成考試命題作文,教材規定作文,老師規定作文,實在是件困難的事。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長此以往,作文中難免出現假、大、空,缺乏真情實感的毛病。要想讓學生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首先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學生的敏感力,同時,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生活的金礦。
一)培養敏感力
會寫作,最需要的是“敏感力“,即捕捉心里的想法、感受。敏感力是作家的關鍵能力。即便眼睛瞎了,耳朵聾了,也可能成為優秀的作家。海倫.凱勒便是一個杰出的代表。即便在一個盲童的世界里,抽象的紅也能變成具體而形象的火、太陽;眾人聽到嘈雜的麻將聲,她卻能聽到婉轉的鳥鳴。更何況是健全的人。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才有更豐富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才能寫出色彩斑斕、個性洋溢的文章。
二)發現生活的金礦
葉圣陶說:不論什么人都能寫文章。車間里的工人能寫文章,田畝里的農人能寫文章,鋪子里的電工,碼頭上的裝卸工,都能寫文章: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生活。學生的生活本生就是一座生活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金礦。作為老師,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金礦,而不是要去創造另外一種只屬于寫作的生活。
二、用興趣激發真情, 以意志促進創作
一) 鼓勵學生真情表達
要學生“我手寫我心”,首先老師要轉變觀念。承認“寫作是自由的,隨意的,是自己生命的歷程”,倡導學生的寫作“像野花一樣自由生長,像空氣一樣自由呼吸”。如清代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就說過:“作詩文必須放,放之如野馬,踶跳咆嗥,不受羈絆……”實質上,寫作是生命個體對自己生命的關注。這種本能在作文中體現為真情實感,童真童趣。在作文的教學中,將“真”放在首位,倡導“真”,鼓勵“真”,頌揚“真”。讓孩子樂于寫作,寫充滿童真的作文,讓孩子的習作回歸童真。
二)陪伴學生堅持下去
要讓學生持續地寫作,除了興趣,還需要意志力做保障。愛默生說,世上最辛苦的事是思考。而寫作是需要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大腦的內存,并統籌立意,又要謀篇布局,還得落實到文字,甚至細到每個字,每個標點。寫作的辛苦便可想而知。有了良好的意志力,寫作才能持續下去。在意志力的培養過程中,評價體系非常重要。老師要通過系統、科學、務實的評價體系,持續地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我堅持和學生分享我的教學隨筆,分享每一次下水文。我們一起經歷寫作時孤獨,一起承受思考的磨練,共同享受寫作的累累碩果。
三、用真情記錄生活,用平臺展示成果
一)欣賞學生日記
受葉老的啟發,我摸索出一套程序和方法來:不規定日記字數,也不批改日記。只是走看,確定學生寫了即可。學生不必迎合我而寫,提筆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想法念頭。在每周的“日記賞析中”,孩子們紛紛將自認為最棒的一則在全班大聲朗讀。同學間相互欣賞,為彼此的表達喝彩。我要做的便是欣賞和說出欣賞的理由。比如:有真情實感,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心理描寫具體貼切,場面描寫點面結合……堅持寫下去,賞析下去,我發現學生日記越寫越具體,內容越來越豐富。沒有一篇日記內容是重復的,因為學生的日記素材都來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沒有寫作的壓力,在日記中能放飛他們的夢想,彰顯自己的個性,學生都樂于寫日記。這是同伴相互的影響,是氛圍的力量。
在作文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日記中的素材,打開記憶的大門,進行再次創作。學生覺得日記不是負擔,反而成了樂趣,同時也有助于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將學生作文發表出去
學生創作需要讀者意識,才能讓文章真實起來。而寫作本是生命的表達,文章是內心的呈現。相互的品讀是人與人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有了發表意識,才能讓學生將寫作內化成動力,主動寫作,愛上寫作。我通過“美文誦讀”、“佳作賞析”、“作文周報”、“小作家”園地、“我的作文集”等方式,盡可能讓學生展示出自己的優秀習作和精彩片段。當學生盡展真我風采,擁有自己的讀者,自豪之情油燃而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擁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寫作中,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總結
老師自身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呵護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意志,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從作文中找到成就感。小學生作文的童真童趣就不難實現了。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參考文獻:
[1] 周一貫.開放小學習作教學的靈魂所在,小學語文教師,2014,07-08
[2]周榮澤.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 江西教師網 研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