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你的教育充滿智慧的力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給人以力量,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的命運,而教育的主體——教師,則是力量的源泉,他賦予教育對象放飛夢想的權利,更給予教育對象實現夢想的能力,因此可以說,教師是一種力量的象征。本文主要討論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以及在面對教育工作時,語文教師的身心需要做好怎樣的準備,又有哪些具體的方法可以作為教學的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能力;素質
  一、“感召力”和“強制力”是語文教師的左膀右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苯處煹牧α渴紫润w現在其他任何職業都無可比擬的感召力上。在中國孩子的眼里,“教師”便是權威的代名詞。在孩子們的求知欲被考試、分數、名次消磨得日漸消退的情況下,教師用他的責任感和職業精神驅趕著自己的學生艱難跋涉。這時候如果教師可以用他的富有魅力的專長促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念頭,進而逐漸沉浸其中體會學習的樂趣,那么這樣的“感召力”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甚而能使他的學生終身受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具有優勢。因為語文是一門有生命、有情感的學科,只有有生命,有情感的人才能與它進行有效地對接。文本中豐富的內蘊要靠學生去感悟,更要靠老師去喚醒。老師如果朽木枯竹、心靈衰竭、感情萎靡,怎么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呢?所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更應該發揮好自己的“感召力”,努力修煉自己的“誘惑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
  然而不是每個老師都同時具備感召力和教育的全部技巧,這時候“運用強制力迫使學生不得不學習,以換來學生日后的感激”,也是教育者的本分。有一段時間,我的學生不愿意交作業,其實作業已經少得可憐了,但是,不交的孩子還是很多。于是“鼓勵學生交作業”甚至“求學生交作業”成為了那段時間的中心工作。一開始對于這種情況我都比較寬容,對于沒交作業的學生也是詢問原因,分析情況,然后和顏悅色地鼓勵鼓勵再鼓勵,幫助幫助再幫助。然而苦口婆心依舊并無太多效果,甚至,情況一天不如一天。不交作業的孩子越來越多。甚而,課堂也受到了影響——教學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作業不好了,其他方面也決不可能太好。我眼看著孩子們的語文學習一天天不如人意,心急如焚。我認定:交作業是學生的天職,不認真作業就是不尊重課堂,不尊重老師。我的判斷恢復到正常狀態,然后雷厲風行:發出最后通牒,通知家長、重立規矩,次次較真,輕罰重懲……結果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問題。幾天之后,班級作業齊整,上課秩序井然。有時候,寬松到了“縱錯”的地步,學生享受完了那點點最初的淺薄的快樂之后就什么都沒有了。所以教師的力量還體現在強制力上。
  感召力與強制力就像教師的左膀右臂,使得教師面對自己的工作時既應對自如又無愧于心。一個人的強大體現在他內心的強大,教師作為一種力量,他起到的作用最終應體現在對靈魂的塑造,對思想的傳承,對文明火種的傳遞上,沒有這樣的使命感與道德要求,教師便只是和工匠、鐵匠相比沒有多少區別的教書匠,便對不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誓言。
  二、“編排力”和“洞察力”是語文教師的成長必須
  語文教師應該具有拆解教科書、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編排并為學生授課的能力。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在語文教學中有時就需要教師確定文本教讀自讀的內容。由于剛開始工作沒什么經驗所以對于課文的教學并沒有什么選擇和側重,有關這方面的思考也比較少。但與學校教研組長一次合作寫論文的經歷卻讓我收獲頗多。源于他給我舉的這么一個例子:八年級上第四單元有四篇課文:《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很多老師在選擇上一般都會將《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作為選讀課文。但實際上,前三篇內容雖不同,但寫法基本相似,選一篇教讀,其他兩篇可讓學生自讀,可省兩個課時,而《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應該教讀,因為這兩篇課文是在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背景下補充的,它旨在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什么是科學創新意識:不同科學之間可以是相通的,一種科學的發現會影響另外科學的研究。思考問題有時候要換一種思維或者換一種角度就會順利解決問題,學習也好研究也好要學會融會貫通。所以這兩篇文章意義非凡值得認真上,而且學生也會很有興趣。聽了他的解讀之后,我茅塞頓開。作為老師如果具備拆解教科書、領會教科書編者意圖的能力那么課堂上的效率也一定能夠提高不少。
  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教,不在于全部講授,而在于相機誘導。”誘導,即我們所說的引導、點撥;相機,就是我們說的“識鑒通透”,大教育家在“誘導”之前冠以“相機”二字,十分精當、科學、耐人尋味。“誘導”是“相機”之后的教學實踐,“相機”是真正科學地“誘導”的充分必要條件?!皺C”如果“相”得不準,或者悖反,那么,“誘導”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甚至有可能把學生引誘到歧途上去。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及時準確地獲取課堂信息,如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積極亢奮的,還是消極低落的;學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還是分散的;學生是主動思考的,還是被動接受的……同時,及時采取措施,變換方式,集中注意,啟發思維,調動積極性、主動性。
  三、“學習力”和“包容力”是語文教師的成熟標志
  教師要成為一種力量,最重要的就是具備傳授知識,塑造靈魂的能力,如何具備這樣的能力,也是許多教師尤其是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感到為難和困惑的地方。教育工作重在言傳身教,教師具備的各種能力會直接或間接的轉化成學生的能力。常聽到有些語文教師感嘆:“做教師難,做語文教師更難。”語文學科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富廣博的知識,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廣征博引、透徹分析,上出生動有趣的語文課;相反,只有觀點而缺乏具有說服力的知識,或者只有零星的知識,不但觀點不易被學生理解接受,也會使語文課堂枯燥乏味。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更需要多讀書,勤積累。以此來充實我們的語文課堂。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要成為有生命活力,有思維碰撞的有趣味的課堂,除了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外,還需要我們能彎下腰來,聽一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如果一個老師必須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若一味拘泥于自己的答案,學生的思緒就無法在安心的情況下天馬行空地翱翔。換言之,老師溫和的人品以及豐富的見識所帶來的包容性,能使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的發展。其實要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還得靠教師不斷的學習,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學習”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一個懂得不斷學習進取,并能包容全切的老師,才是一個成熟的老師。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所運用到的教育力不僅僅只是感召力、強制力、編排力、洞察力等,如果可以充分調動起各種教育力的運用,那么語文課堂的教學定能夠充滿智慧的力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5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