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的作文生活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知識來源于生活,創造來源于生活,靈感來源于生活?!疤幪幜粜慕詫W問”,這似乎是流傳千古的名言,但它確鑿是一種從生活中獲得知識與發現的最好途徑。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改變孩子寫起作文無話可寫,沒有新意,用詞不優美,聽到寫作文就頭疼這種現狀?我認為較有效的方法是讓生活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寫生活化的作文。
一、感受生活,擅于捕捉
自新課程開設以來,各個學科普遍加強了對學生主體的關注,較多的內容都安排了學生交際、操作、活動等特點,這對于我們語文教學來說是利用的有利條件,尤其是寫作的素材,只要教師多加留心,隨手可以捕捉。一次運動會上,我班學生感嘆:“今年的運動會最有意思了!”“板鞋、跑步接力賽和拔河特別好玩。”聽到這,我靈光一閃,何不讓學生記錄下這一精彩、難忘的時刻?于是我專門用一節課的時間指導學生作文,因為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所以學生很樂于說,也樂于寫,而且寫出來的作文既真實又具體生動。如韋佳佳寫到:“哨聲剛響,余佳峻像一匹脫韁的黑馬一樣向前沖,偶爾還回過頭來望望被他遠遠地拋在后面的五(2)班的男同學。轉眼間,接力棒已經轉到了余揚的手中,余楊的腳底好似安上了哪吒三太子的風火輪”
可見,寫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深入生活,才會有深刻的感受、真實的感悟,才會體驗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有感而發。
二、注重體驗,讓生活走進作文課堂中
《有效教學的技能與藝術》在闡述“關注學生‘生命性’”中強調“關注生命的體驗性”。只有親自實踐,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教師要精心組織,要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參加活動?;顒咏Y束后,要及時的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見聞和感受。這樣才能獲得充實的習作素材,學生才喜歡寫作文。我嘗試著用以下幾種方式訓練學生寫出真實性的作文,效果顯著。
?。?)在玩中進行作文教學。玩是兒童最基本的身體心理要求,是兒童的特權、天性;是兒童認識生活和世界的重要方法。它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要憑借,也是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訓練的最佳形式;要學生對作文有興趣,首先要玩得有趣,要盡可能地組織學生玩,把玩進行到底。如我班的學生特別喜歡玩,有不少男生平時很愛做鬼臉或搞笑動作讓大家開心。利用學生這個特點,我設計了一次“講笑話大比拼”的活動,上臺扮鬼臉的同學玩得盡興,臺下的同學看得開心,游戲很是熱鬧。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哪里讓你開心,有什么收獲。再讓學生把“講笑話大比拼”的活動過程記錄下來。學生順利地寫下了這個熱鬧的場面,大部分的同學作文內容真實、敘述具體生動。
?。?)在做中進行作文教學。指導寫“我的一次科學小實驗”作文時,我專門為這次作文課指導學生做兩個科學小實驗:淀粉和碘的變化、淀粉和白醋的變化。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各種物質變化,讓學生感悟出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上完實驗課,我趁熱打鐵,立即指導學生寫下這次科學小實驗。實踐證明:學生因為有了親身體驗,由感而發,文章內容就具體充實,感情也非常的真實。如余楊寫:“我湊過去聞了聞,呀,這是什么怪味?趕緊縮回了頭。再摸了摸燒杯的底部,咦,冰涼冰涼的感覺。老師說,這是因為淀粉和白醋發生變化產生二氧化碳,這是個吸熱的過程,所以混合物是冰涼的?!?
三、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習作
小學生寫作有如孩童走路,需要一個滾跌、攙扶、放手的過程,評價小學的習作不能要求他們用成人的眼光和心理來審視社會、感悟生活。急于求成,只會苦了學生,累了教師。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發現學生文章的閃光點。評價學生的文章,要盡量捕捉其亮點,看看有多少個好詞、好句、好段、大可嘉獎精妙之處,在贊揚聲中,學生便會振作起來,饒有興趣、不辭勞苦地攀登作文之峰。誠然,這樣做并不是要教師盡說好話,于學生缺點不顧,對習作的不足應抓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糾正。只是強調作文教學要符合兒童的學習規律、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興趣入手、以點滴成為催化,體現殊途同歸的特殊教學方法。
總之,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拾取素材,盡量讓生活走進我們的作文課堂,還加上用賞識的目光去評判學生的習作,這樣學生不再認為作文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而是一種對內心喜怒衰樂表白的需要,點滴之中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是幸福地開創作文教學的美好春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