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體裁一般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學就要貼近生活,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必須在融洽活潑的生活氣息中進行,表達真實思想,抒發真實感情,使作文教學變得豐富有趣、生動活潑、其樂無窮。作文教學“生活化”,具體體現在下面幾個環節:
一、作文意識“生活化”
寫作文是需要思考的,這就培養了孩子的思考問題的能力。給你出個作文題目,你就需要根據作文題目去組織材料。這又鍛煉了孩子的組織能力。寫作文可以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組織搜集材料,必須閱讀啊,不讀是不知道這資料到底合適不合適。要寫作文了,你再去找資料,是不是有點晚了。所以就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能力。這也是寫作文對孩子的好處。寫作文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讓孩子展開想象和聯想,然后寫下來。這就培養了孩子的拓展思維。寫作文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更好的組織言語。因而,首先教師要能站在“生活化作文”的立場去教作文,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是自己生活的組成部分,是自己人生的精彩記錄,連篇成冊就是一部小小的生活史記。那么作文就會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徹底改變他們對作文的厭倦。
二、作文內容“生活化”
作文內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內容來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圍繞生活廣開作文之“源”。只有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下筆時才能左右逢源。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觀察、積累、思索,是有話可說的關鍵。為此,平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國際風云、社會生活、身邊瑣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從中捕捉寫作的素材。我們提倡多寫自己所歷、所見、所聞的材料,把有意義的東西記下來,有意識地抓住大千世界與自我內心世界融會貫通的地帶,發現生活的豐富內涵,感受平凡生命的價值。這些材料最具個性色彩,也最易觸動情感,而且考場遣用時不易撞車。此外,廣泛閱覽也是獲取材料的重要途徑。博覽課外讀物,常咀時文英華,并注意消化吸收,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進而充實文章的思想內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文教學應該按照生活的順序來安排作文的框架或者序列。這個序列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大致可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四個方面建構,具體又可劃分為自然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閱讀生活、自我生活等系列,每個系列下面又可劃分為更為細小的一個又一個內容板塊。如閱讀生活可以實錄閱讀經歷,抒寫閱讀感悟;可以范文模仿借鑒,課文人物新解,詩詞精選妙寫;可以演化人文歷史,名著故事新編等等。
三、作文指導“生活化”
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思路不清、材料短缺、中心不確定、初衷難繼等等,往往向老師求助。教師千萬不能包辦代作,也不能僅僅給予他們的總是“再想一想”之類的空調之詞,而應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困難所在,通過循循善誘,推敲側擊的點撥,引導他們聯系實際生活克服困難。教師指導作文時,切忌單單說教章法,脫離實際訓練,而應該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尋找創作的生活源頭,使學生的作文了更豐富更新鮮的素材。
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材料,積累語言,首先要讓學生讀課文,沒讀一篇都由收獲,而是盡可能熟讀成誦,是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片段,成為自己語言倉庫中的積累。還要廣泛閱讀,多讀書,讀各種書,通過廣泛閱讀拓展日積月累,同時引導學生的想法與思考與練筆相結合,隨時記下所得所感。
教師引導,切記“指責”作文,橫加批評,須知問無定法,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施加給學生。有一位學生,對寫作很反感,問其究竟,他原來的語文老師在不經意間批評他,“你的作文比小學生低年級的學生還差勁”,“你不是寫作文的料”。這些話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創作的心靈。我認為,指導作文,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更需要親切的關懷,伙伴式地一起走進生活中感知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學生會從生活中脫穎而出,渡過作文難關。
四、作文講評“生活化”
傳統的作文講評,往往由教師羅列出該次作文優點缺點,讀上兩篇范文作罷。學生聽后,效果不佳,未然能發揚優點,也未然根治文病。因為作文講評,必須參與的實際生活內容,可采用:交流和品位,得失的分析,文字的推敲。讓他們當小“評論家”,暢所欲言,總結得失。與此同時,要抓住重點,多鼓勵少批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把作文與作文指導、作文批改緊密地聯系起來,教師只以導演的身份參與作文探討,在必要的時候恰如其分的引導點潑。
總之,“貼近生活”的作文教學其全過程,必須聯系生活實際,必須在融洽氣氛中進行。它自始至終都籠罩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學生可以輕松愉快自由地從事寫作活動,表達真實思想,抒發真實感情,使作文教學變的豐富有趣、活潑、其樂無窮。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修訂本) [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587.
[2]趙春鳳.主體作文教學[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3]黃耀紅.讓心靈自由飛翔[J].中學語文教與學.2000.(12).
[4]張初吳、韓仁瓊:中美作文教學之比較[J].中學語文教學.20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