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小學生作文返樸歸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在小學中段開始正式學習寫作,隨著學生的學齡不斷增長,學生的寫作難度也在隨之增長。然而,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其文章的內容陳舊、空洞乏味,并且學生遣詞造句的水平也伐善可陳。探究其根源,筆者認為當前的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脫離了生活的實際,太過追求于詞語的華麗,但是這種情況反而會造成過猶不及的現象,使得學生的文章顯得浮躁,缺少實在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返樸歸真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能夠立足教學實際,為學生創設相對簡單真實的作文環境。同時,教師的作文教學也需要要回歸現實生活,是學生能夠回歸自然狀態,學生在作文中需要描繪自己的真實所見、所聞、所想。學生在完成作文的過程中,真正擁有“所述之言皆為所想”的作文狀態,學生立足于實際,作文才能真正做到返樸歸真。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作為教師,需要能夠理解學生的實際情感需求,解放學生的天性。春天到了就去郊外踏青游玩,看看春天的千姿百態,體會生命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樣子。夏天到了,就去花園欣賞花卉植物的勃勃生機,體會生命的昂揚精神。秋天到了,就走到田邊果園,去領略金秋的收獲喜悅,感悟成熟的歡欣。冬天到了,就走出教室,在雪地上盡情享受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學生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正需體會童年無憂的快樂時光。指導學生仔細體會生活,因為每一天都是與眾不同的,并且每一天都值得用心去體會和珍藏。與同學的一次愉快的游戲,記錄父母為自己講述的小故事,以及老師為自己的解答的一個小問題。這些都是生動形象的樸實生活,因為學生在此獲得了情感的表達,是學生可以積累的寫作素材。[1]
  例如,需要學生以“我開心的一件事”為題目寫一篇小作文。學生就可以根據一點一滴小事為出發點,為自己的作文篩選材料,“小明在上學路上給我吃了一個特別好的吃的夾心巧克力”或者“老師在路上跟我打招呼,還當著爸媽的面夸獎了我”這些都是簡單樸實的生活素材。在成年人眼中,這些可能不算什么值得紀念的事,但是在學生的心里可能擁有特別的地位。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從生活中體會情感,并將這些情感加以利用。[2]
  二、體會生活,增加情感
  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有感而發,而最能夠使學生有所感觸的方法便是親自去體會。因此,指導學生去體驗生活,學生只有切身體會到,才能夠有深刻的印象。教師不能夠只是告訴學生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細絲、像花針,這些涉及到切身體會的東西,需要學生親自去感受,才會有強烈的感觸,并能夠內化成為學生能夠保持長時間記憶的作文材料,對于學生有強烈的觸動,必然會使學生獲得情感的同理心以及靈魂深處的共鳴,這也是為什么教師為學生創造體驗生活的機會。因為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關于事物的感觸很容易從網絡或別人口中得到,但是這些體會遠遠不如自己親身實踐后得來的更有意義。
  例如,教師為學生預留作業,要求學生描寫獨自購物的經歷以及同伙伴“冒險”的經歷等等,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和父母一起做游戲,這些活動都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可感的素材,學生能夠根據這些事情描寫自己生活的“真實感受”。尤其是學生在親身感受的狀態下,可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作情感,就好比學校為學生進行體檢,學生看別人抽血化驗和自己親身抽血化驗的實際感覺,就很容易使學生記住各種深刻的感受。不知不覺中學生在腦海里產生當時的情感烙印,經過教師的提示,就會造就一篇精彩的作文。
  三、感悟生活,升華思想
  學生體會和感悟生活,是一個需要將生活進行細細品讀的過程。學生需要對生活進行認真的感悟,擁有對生活切實的體會,才能夠使學生盡情釋放心中的情感表達。學生根據實際生活描繪出的情景,是扎根于真實生活經驗的再次加工,學生憑借著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興趣,豐富著自身的生活體驗。但是,假如學生不能夠切實品味生活中給與的相關啟示,那么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和作品必然會成為“流水賬”式的文字記述,學生沒有能夠從中有所收獲,其文章必然缺失內在的深度和思維廣度,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現實意義也便失去了靈魂和生命力。因此,教師想要使學生能夠立足生活并有所思考,需要從學生的切身體會出發,能吸引學生并調動學生內在情感變化的因素,不外乎學生之間的愛和友情。同時,學生描寫這些具有實際意義的話題,也是最能夠看出學生內心的成長。
  例如,學生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為自己的母親做一個菜,或是為母親畫一幅畫,這些都是能夠直接表達自身情感的舉動既能夠是母親收獲感動,同時學生也可以從中獲得給與的益處,教導學生懂得去愛人和敬重,使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奉獻關愛收獲的生活體會。也可以指導學生去讀一本有意義且能觸動學生內心的書籍,學生從中體會生命的美好,以及閱讀帶給自身的改變。這些都是學生通過體會生活,能夠帶來的親身體驗和靈魂升華。
  四、描繪生活,直抒胸臆
  需要承認的是,學生大部分的寫作都是為考試所服務的,因為學生需要面對考試,因此,在學生的意識中,寫作的目的便是為了獲得作文的高分。因此,學生為了獲得“高分”,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加入看似能夠幫助學生獲得高分的“優美詞句”。但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丟失屬于學生最本真、最美好的情感體驗,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不敢寫自己的實際生活,因此,學生便會逐漸失去描寫生活的興趣,這樣的行為便是對學生作文描寫生活最大的削弱。
  故而,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鼓勵,引導學生敢于描寫真實的生活,因為最為本質的情感表達必然是源自生活的。教師在考試的過程中為學生清除寫作文的“障礙”,為敢于描寫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文給予高分,并且引導學生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經過教師的不懈努力,以及作文分數的“內在驅動”,幫助學生真正做到描繪自身的真摯情感。學生的生命體驗來源于生活,即便是一粥一飯,其中也蘊含著人生真理。學生只有將自己的作文扎根于現實的土壤,才能源源不斷地汲取養分,得到內在精神的升華。教師也可以真正使學生的文章做到返樸歸真,收獲學生情感真摯的文字表達。
  綜上所述,學生的作文返樸歸真,需要學生能夠做到從生活實際出發,不斷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感悟生活、描繪生活,將生活作為植株,綻放出美麗的情感花朵。
  參考文獻
  [1]許華閩,呂少若.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8(08):97-
  99.
  [2]游連英.返樸歸真,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J].讀寫月報,2017(24):26-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0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