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生活化課堂,讓學生樂學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生活更離不開數學,數學使得實際問題解決起來更得法、更科學。為了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教材,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氣氛;從生活中著手,發展思維;聯系生活實際布置家庭作業,進行跟蹤輔導。
【關鍵詞】數學;生活;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58-01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的重要階段。由于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內容較枯燥和乏味,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分析和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為主要目標,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有機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并采取有效策略把生活化的內容應用到數學教學中。
一、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對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去考量,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正做到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充分滿足學生發現、探索的需要。而自主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新知產生興趣,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因此,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興趣,是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下,并把折線畫下來,然后提出:“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交流、討論。從而發現了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短折痕都相等,長折痕也都相等,長折痕是短折痕的2倍等等。通過學生找圓,探索思維認識了圓的有關知識,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滿足了學生的探索需要。
二、數學探究生活化,擴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數學不僅僅只是傳授簡單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尤其是培養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比如,教師在教授物體的體積時,可以利用身邊的實物,讓學生知道體積是一個什么概念,然后通過對體積的認識,推導出物體的體積公式。教師利用教學模具,取出四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拼接成一個長方體,要求學生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后算出長方體的體積。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模具的同時,進行板書,通過這種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做關于體積的實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提出對于體積的疑問,并且通過討論得出答案。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加強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三、利用生活經驗檢測數學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合理性
數學來源于實踐,在獲得對現實的數學認識并總結到數學原理或規律后,還必須恢復到現實生活中去,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檢驗。這既是檢驗原理、規律可靠性的過程,也是數學應用的過程,并且是保持數學生氣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例如:在學過“比多比少應用題”后,我出了一道題:“爸爸今年33歲,比兒子大20歲,兒子今年幾歲?”有位學生說:33+20=53(歲)。師問:你為什么這樣解答?生:因為大10歲就加上20歲,所以就是53歲。大部分學生回答:不符合實際。教師肯定了大部分學生用生活驗證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覺從生活經驗角度去檢測數學學習的結論,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合理性。
四、回歸生活實踐,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利用生活情境,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一步乘法應用題時,我設計一道這樣的題目:爸爸、媽媽和小明一起去看電影,每張電影票6元,一共要用多少元?有一位學生問我:“老師,小明多大?我疑惑地問:你問這干什么?如果小明很小看電影的時候,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就不用買票了。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她說:我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去看電影,一直是買2張票的,現在去才買3張。這時,教室里沸騰了,有的學生說:這道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小明還小不需要買門票,是求2個6是多少;一種是小明需要買門票,就是求3個6是多少?!庇械膶W生說:如果買車票的話也會出現3種情況,不買票、買半票、買全票。的確,數學來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學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數學問題。又如教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教師可創設讓學生去品嘗美食的情境。吃美食,也要考慮袋子中的錢夠嗎?數學的應用,自然而來。怎樣消費?只有盡快算算,這樣簡便算法就派上用場了。這種教學安排,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又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地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143-144.
[2]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36-1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