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數學“智慧課堂”,讓中職學生“慧”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智慧課堂”是近年來教育技術的研究熱點。如何讓中職學生的數學由“會學”到“慧學”,更是每一個中職數學教師肩上所承擔的任重而道遠的問題?;趪鴥韧庀嚓P機構研究的基礎上,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智慧課堂的技術特征,設計了中職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施。實踐表明:構建“智慧課堂”的學習模式,既有助于中職學生優化學習過程,增強資源適應性,又能提高知識掌握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智慧課堂;中職學生;創新
歷年來,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不授不會,新題不會”的局面。何為“不授不會,新題不會”?就是說,題目所涉及的知識是教師沒有在課堂上講授的或講授得不全面的,學生不會解答;題型新穎或問題方式不同于課本題目的,學生不會解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們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方面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成尚榮教授說:“智慧是一種整體品質,它在情境中誕生和表現,以美德和創造為方向,以能力為核心,以敏感和頓悟為特征,以機智為主要表現形式,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結合賦予它底蘊和張力?!苯處熓恰爸腔壅n堂”構建的引領者.結合具體案例談談構建中職“智慧課堂”的體會。
一、解讀“智慧課堂”。
中國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雙基”,強調知識的邏輯嚴密性,一定程度上為大多數學生打下了扎實的數學基礎,但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由于數學綜合素養的缺乏,從某種程度上數學教學體現的主要是簡單的數學能“會”就ok。一個學生只會解題,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很難說今后具備較高的素質。簡而言之,智慧型課堂是一種實施智慧教育、開發學生智慧潛能和水平的課堂教學新范式。所以,“智慧課堂”的構建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智慧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只有智慧的課堂才能培養出有智慧的創新型人才。
二、創設有效教學手段,把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
1.借助多媒體,提升課堂的活力。
多媒體手段的教學優勢滿足了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最優化。在教學設計時,為了創建“以生為本”的教學環境,我們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新穎及互聯網的強大信息功能,讓課堂PPT有著生動有趣的畫面,并以其特有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促使中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繼而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的。
2.延伸例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例題具有知識功能、教育功能、發展功能與示范功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秉著“學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則,中職教師可在上課前根據學生的反映、課堂的變化情況靈活調整例題,設計幾個不同的板塊,使教學路徑彈性可變;也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例題,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還可對數學例題進行適當增減,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如觀察法、引導法、演示法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去感受某種近似于探索的體驗,進而去發現數學中的真理,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從而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3.變式訓練,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所謂的根即指數學思想與方法。礙于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差等問題,教師教學中如果就題論題,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但如果采取一題多變的訓練方法,不僅能促使學生對所學定理公式等熟練掌握,而且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達到活學活用運用自如的地步。如: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常見的方法是運用圓心到該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大小來判定(備注:直線必須化成一般式)。
例:判斷直線 之間的關系。
分析:先利用圓的標準方程求出圓心(0,0)和半徑r=5,再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 。
變式1:判斷直線 與 之間的關系。
分析:該題與案例1解題思路相似,先求圓心和半徑,再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
變式2:判斷直線 與 之間的關系。
分析:此題要先將直線方程化為一般式。
變式3:判斷直線 與 之間的關系。
分析:先將圓的一般方程變成標準形式或直接利用求圓心的公式 , ,再利用圓心到該直線的距離與半徑r之間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可見,這組變式題在“變”的過程中能逐步讓學生加深理解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同時極大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提高了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最近幾年,廣東省的高職高考試題中出現了不少閱讀理解題。閱讀理解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過程的觀察、發現、分析和歸納,所以說運用現行教材進行閱讀理解教學,需從教學過程上著手:1.在公式、法則、性質的推導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通過學生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得出結論。2.在例題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解題過程的細節教學,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可采取:閱讀例題—弄清題意—閱讀解法—暢談體會—得出結論—歸納小結等步驟。3.在習題教學中,教師應重點探求解題思路。
結束語:總而言之,構建中職數學“智慧課堂”,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智慧課堂應是快樂的課堂、活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積極思考的課堂。智慧的課堂不在于教師教學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教師布置多少課外作業,而在于教師如何千方百計去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引領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從而讓數學課堂充滿著樂趣和智慧!
參考文獻:
[1]朱俊杰,朱靜.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幸福[J].江蘇教育研究,2007.1
[2]崔曉慧,朱軒.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及實踐[J].職教通訊,2017.21
[3]于立柱.信息技術在中職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06
[4]郭曉珊,鄭旭東,楊現民.智慧學習的概念框架與模式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