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職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信息技術課程在中職學校教學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有些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仍然在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時沒有很高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加強中職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初探
  1傳統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傳統中職信息技術課堂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第一,中職信息技術教師的備課是基于以往教學經驗的準備。目前中職信息技術教師的備課并沒有在課前對學生的學情進行調研,只是根據已有教學經驗或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案。第二,教學過程過于“標準化”。中職信息技術教師是根據已有的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以教案為“藍本”,不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脫離計劃。第三,師生的交流互動不夠深入。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學生傾聽為主,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較少,學生主動提問和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較少。第四,學生缺乏協作互助。傳統中職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布置的任務或作業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學生之間缺乏探討與協作。第五,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傳統中職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對學生評價主要是通過課堂提問或作業布置來完成,這樣的評價很不全面。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更是缺少相應的途徑,這樣難以使教師及時收到反饋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上傳統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局限性難以用傳統的方式解決,迫切需要用新的視角和方法來加以改變。智慧課堂的核心在于利用新的信息化技術手段來變革和改革課堂教學,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通過智慧課堂的教與學,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其個性化特征要求的成長和發展。
  2中職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教學實現條件
  2.1智能移動終端
  對于智慧課堂概念的理解有很多種,本文偏向于技術支持的課堂,強調智能移動終端的應用。比較常見的就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它們具有移動性、可靠性、多任務性、便捷性、實時性等特點。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著人們傳統的生活習慣,也改變著大學校園,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2.2智慧學習技術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技術時代,“大數據”一詞人們已經耳熟能詳,大數據應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數據也是如此,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無法統計各項學習數據。今天在大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下,借助于智能移動終端的后臺統計功能,能夠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數據,由此可以供教師分析學生學習情況,隨時改變授課內容。
  2.3智慧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經歷了傳統課堂到數字課堂再到智慧課堂的轉變。傳統課堂并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由講臺、粉筆、黑板等元素組成。數字課堂即多媒體教室,由多媒體、投影、課件等數字化技術等構成。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依舊被動接受知識。智慧課堂所依托的是智慧教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能移動學習平臺出現,加之功能的強大,集簽到、發布作業、教學評價等功能于一身。
  2.4智慧學習資源
  在線學習平臺支持的學習資源分為預設性學習資源和生成性學習資源,預設性學習資源是利用智慧技術平臺初始提供的海量資源,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訪問資源庫。生成性學習資源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生成的資源,根據需要隨時調整。
  3中職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要點
  3.1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有創新意識
  在“網頁制作”教學之初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該怎樣向學生解釋何為站點,能讓其比較輕松地掌握,又不感到枯燥呢?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例,例如將水稻、小麥、蠶豆、黃豆等農作物比作網頁中的不同元素,然后將農作物分門別類存放在庫房里不同容器中,以此引導出由站點來統一管理網頁中的文件,將不同類型的文件分門別類存放的概念。網頁中最簡單的便是文本網頁了,雖然簡單,卻不可輕視。很多情況下,文本網頁的效果要取決于版面的排版效果,而排版又涉及一定的美學理念,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補充美學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構造,學會創造,構建和掌握所學知識,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對于圖像網頁的制作,其實又包含了另一個創作子過程,即圖像的效果處理。對于這樣一個創作過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作為設計師的學生從興趣愛好出發,充分發揮想象力,無所顧忌地去設計。教師適時的指導并幫助他們解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學生以足夠的信心和鼓勵。這樣不僅能促進師生感情,也能創造出不同風格的作品,而不必被禁錮在某種固定格式的牢籠中。
  3.2智慧課堂的構建需要以提問為主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是一個引導者,通過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主動參與課堂。通過課堂提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手、腦、口并用,激發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善思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中,了解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學生對計算機感性認識的第一步,也是進一步理解計算機各項功能的開端。筆者在執教該課程時,首先利用相關工具(例如思維導圖)生成計算機各部件的組成圖,形成一個系統圖形,然后將各組成部分打亂,利用“頭腦風暴思考”,引發所有的同學共同思考,提出相關想法,以拖拽形式將原圖恢復,在整體上給學生一個系統的印象,使得學生在記憶和理解上更進一個層次。
  4智慧課堂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智慧課堂也在快速發展中。首都師范大學方海光教授認為,在教育大數據思維的引領下,借助系統化教育資源,智慧課堂發展應經歷翻轉化、Pad化、智慧化的發展過程,雖然目前的許多課堂沒有智慧可言,但智慧化是目前課堂需要努力的方向。各地區、各學??梢酝ㄟ^多種方式促進智慧課堂的發展:由學段相同水平、相近地域、不同的部分學校的組合形成一個教研小組,有計劃地開展教研活動;借助高校團隊專業的力量支持智慧課堂教學和評價;建設智慧教育云,通過智慧教育云為教師提供基礎性的教育資源等服務,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育服務;制訂區域、學校教育信息化三年發展規劃,從制度等方面激發教師創新的熱情,保障智慧課堂的良性發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慧課堂是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變革教學方式方法、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構建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創新教學與學習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新型課堂,本質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是要讓學生從心里樹立起自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與探究,發現問題,并以此為基礎,主動與他人合作,通過協作學習,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和知識的構建者。
  參考文獻
  [1]唐燁偉,龐敬文,鐘紹春,王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23-29+34.
  [2]陳小輝.設計型學習視野下信息技術智慧課堂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1:10-12.
  [3]陳婷.“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4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