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初中歷史課堂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程倡導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所以我們只有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長期以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重關注的是對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往往重視不夠,所以課堂教學中,教與學不能達到很好的共鳴,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作為新課改下的一線教師,我們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動”起來。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學生;動起來
初中歷史,屬于新設科目,所涉及到的知識理論性較強,如果教師把教學重點僅僅放在對知識的傳授上,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喜歡上歷史學科,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就是讓歷史課堂活起來,使學生的口、手、眼、腦都動起來。作為歷史教師,我們要積極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良好的教學環境,積極引導他們對歷史知識的質疑、討論、探究、訓練和總結,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大膽實踐的良好習慣。本文將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等方面,談一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初中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辨別能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其所任教學科的情緒,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老師,就會喜歡聽老師的課,很顯然,課堂上就能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興趣盎然,受這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的支配,學習效果肯定會好;反之,適得其反。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由此看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開展學科教學至關重要。去年,我剛帶某班不久,覺得某班課堂氣氛不好,在課堂上發過兩次脾氣,甚至對課堂上愛隨便說話的學生呵斥;并且幾次拿這個班跟另一個班比,說這個班不如另一個班。結果可想而知,整班的學生都在思想上有了抵觸情緒,甚至唱起了對臺戲。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人回答問題,對于老師安排的內容不積極配合。后來,為了融洽師生關系,我主動地作自我批評,和學生增加交流,一起打籃球,一起探討一些課外的歷史知識,學生被我淵博的歷史知識和精準的三分球所折服,我成了很多愛打籃球的男學生的崇拜對象。課堂上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他們很快成為班級中歷史成績的佼佼者。
二、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動”
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陣地,我們知道好的學習環境、生動的教學氣氛能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愉悅的境地,為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樣氛圍能使學生心情舒暢,他們會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討論,課堂上,就會呈現活潑生動,甚至競爭激烈的學習氛圍。他們會把教室當成競賽場,學習的熱情、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舞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課堂上適當運用競賽的形式,能改變課堂教學的單調性,使學生具有新鮮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使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只是以組織者的角色出現。為此,教師應把課堂交給學生,通過學生在互動中完成活動內容,進而求得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學相長。
三、教給學生科學恰當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動”
歷史學科知識點多,頭緒雜,繁多的歷史事件、人物、時間對一個剛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初中生來說,如果老師不加以學習方法的引導,很容易會讓他們如墜霧里,理不出頭緒,進而無法順利的掌握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其實教學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所以,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無疑是教給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金鑰匙。筆者在歷史教學中通常教給學生以下學習方法。列表歸納法:比如學完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就可以把近代史上的侵華戰爭名稱、簡單經過,每次戰爭結束后簽訂的條約,造成的影響,通過列表的方式來把握,既簡單明了,又能突出重點,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較法:這是經常應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便于對知識進一步理解掌握,學生可以把中外歷史上相關或者相類似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加以比較。比如學生可以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世界近代史上印度章西女王起義從時間、性質、結果等方面加以比較,從而加深了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橫向聯系;又比如將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加以比較,從而知道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一個怎么樣的過程。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師,我們一定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正確擺布“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動”起來了,使課堂“活”起來。讓他們自覺的動手、動口、動腦,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藴華.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學文科學刊,2017(10): 25-26.
[2]馮云濤.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J].中學文科教研,2018,(09):1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