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讓課堂鮮活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41-01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出于年齡特征,好玩好動,對紛繁復雜且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不大感興趣,課堂上很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來專心用心學習,這一問題確實讓任課老師費心機去思考去解決。
與傳統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學生個性,體現多樣化學習需求的理念,強調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擴大學生自主探索空間。多年來我依照這一理念,用于教學實踐。每上一節課,我都精心施教,有意識地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觀察,收集數據,思考猜想進而口說,描述然后動手實驗、操作、應用。整個過程都在擴大學生們“動”的空間,把小學生們好動的天性正確地引導到課堂學習中來,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使數學教學的課堂鮮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在教一年級《認識人民幣》內容時,我充分利用小學生經常接觸到各種面值人民幣這一生活體念,以現實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個性思維和求知欲望,拓開他們活動空間,引導他們的腦、口和手都動起來,而且使之“動”得熱鬧鮮活,“動”得有效果。
首先我按課標要求,突出教學重點,精心設計認識人民幣有關問題,予學生思維動力。從準備好的學生熟悉的不同顏色,不同圖案,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導入,學生面對的是熟悉的而且是他們經常使用的錢,學習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老師抓住這點不失時機地引出區分人民幣幣值,人民幣常用單位,基本單位和換算幣值的方法等問題,從學生們期盼的眼神,表情以及坐姿,動作看得出,他們緊張動腦思考、猜想,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講解上面問題,往時好玩好動亂成一團的現象沒有了。當老師再讓學生拿出他們已準備好收集到的人民幣,看看、比比、數數、他們臉上綻開了笑容,當老師提問時,各同學“動”起來,紛紛舉手要求回答、個人的、小組的、全班同學的、都能說出區分人民幣幣值幾種方法,還有人民幣常用單位,基本單位和幣值的多種換算方法。
此刻老師看準了學生學習勁頭,讓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動手算算老師圍繞教材內容而設計的題目:如100元換成10元,10元整換成1元,1元換成角,1角換成分,5元6角有多少個角,3元5角含有多少個元,多少個角;一瓶礦泉水1元2角,一個冰激凌5角、要買這兩樣付多少錢?一個人只有10元能買12元的小玩具嗎?欠多少錢,新華字典9元5角1本,自己只有8元,還差多少錢?等等,計算題有難有易,但學生從以前學到的知識用口算或筆算,準確地算出來了,到此老師還不滿足,又讓學生提出自己去購物或和父母去超市購物的各種問題,然后大家來說來算,活動空間由堂內擴展到堂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交流,在互動、在合作,效果極好。這是老師笑了,學生也笑了,掌聲、笑聲充滿了教室,整個“學堂”鮮活起來,變得十分的精彩。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對于人民幣、我們會認,會換、會用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