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動”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現在,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語文難教,學生埋怨語文難學。學生聽課時打瞌睡,整個課堂死氣沉沉的。為此,我們的語文教師備課時就應該考慮到知識本身能否為學生接受,學生又是否樂于接受。如果這些問題都考慮到了,學生就可以興趣盎然地學好語文。
我深深體會到要讓語文課堂“動”起來,學生才能夠更有趣地學好語文,而要讓語文課堂“動”起來,就必須要有“三心”。
1.愛心
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愛心,讓其感受到老師的暖暖真情。學生體會到了我們老師對他的熱愛,才會親近我們,尊重我們而愉快地接受我們的教育,從而喚起了“學”的欲望。相反,如果老師沒有想到學生離家在校后已經缺失了父母的愛,對學生不聞不問。這樣的話,學生的積極性肯定調動不起來。
2.細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找準切人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或德育滲透。
3.童心
現在的中學生都是00后,所追求的是有趣的東西,不喜歡看板著臉孔的老師,也不喜歡老師從頭到尾滔滔不絕地獨自講完課文就下課。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放下架子,體現出童心未泯。
要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我認為還要有“三勤”:
一、勤鉆研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 因此,教師除了熟悉課文之外,還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汲取新知識。如閱讀有關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更好地進行教育引導;閱讀有關教育教學方法的書籍,可以了解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從而應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關注國內外的時事新聞,可以了解世界發展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危機教育;學習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可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也只有這樣,老師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成為“老師”。
二、勤設計
一節課, 該怎樣上才能讓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中學到知識?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我的做法是:
1.走出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實踐”,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提出:“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钡鹊?,都說明了語文這個學科的廣泛性。因此,學習語文,不必圈死在教室里。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的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2.請學生上課
有時,聽老師講課久了,學生就會有點膩煩。而有的學生喜歡表現,喜歡被人肯定,因此,我就用心培養了幾位基礎較好的“小老師”。在我開會或者出差的時候,就由這些小老師幫我上課。經過同學們的反映,這些“小老師”上課蠻可以的,同學們也非常踴躍,沒有什么拘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共同探討的效果非常好。
3.精心設計問題,生生合作解決
讓學生與學生對話,使他們在交往中不斷發展。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生生對話是教學系統中極具潛力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生生對話賦予了教學濃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對話給每個人提供了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意見的機會,能使同窗真正成為學友。學習困難學生由于常常遭到失敗,比一般學生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在課堂上,應該結合這些學生的實際,創造一些條件讓他們也能和別的同學樣品嘗到成功的滋味。盡量設置簡單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如讀一段課文,讀幾個生字,背一句話,在文段中找出一個簡單的句子等等。
三、勤激勵
以往的教育,大多是批評的教育,挑錯的教育,孩子們犯點錯誤就不依不饒,有毛病就批得狗血淋頭。那不是在對待學生,而是在對待敵人?,F在的教育應該是充滿激勵的教育。賈志敏提出的“二主”(以激勵為主、以訓練為主),其中之一就是以“激勵為主”。蓋杰和伯令納曾在他們合著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边@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表揚。再適當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揚長避短?,F時給他們創設發揮長處的機會,如讀書聲音響亮的同學讓他負責早晚讀的領讀,作業認真的同學讓他負責檢查作業等。
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就是肯定他們在某方面的成功之處,他們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55.htm